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2版:副刊
3  4  
PDF 版
· 青花盘情愫
· 陆抑非追记
· 我和《美术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青花盘情愫
澄子
  说起民窑青花,总有一种亲切感,这种感觉来自于早年生活的印象。那时候,家里日常所用的瓷器,大多是青花瓷,比如那人人熟知的鱼盘,九枝莲碗,写着双喜字的盖罐,画着几笔似抽象图案的调羹……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瓷器,虽然有些粗糙,但上面的图案却非常的养眼,一日三餐,亲密接触之中,竟生出了感情来。

  我常常回想起小时候家中的场景,那时的老房子,采光一般较差,家具也简陋,而昏暗的家居里,普通的八仙桌上放置着青花碗盘,竟是那样的和谐。印象最深的是夏日,确切说是那漫长的暑假,屋外烈日炎炎,老屋里却很凉爽,客厅正中的八仙桌上,始终有一把安着藤编提梁的青花大茶壶,壶身画了一条鱼,仿佛在摇头摆尾。不用说,里边一定是消暑的凉茶,通常是竹心芦根水或荷叶蛇舌草水,这是外婆的每日功课,目的是为了家人的解暑,当年很多潮汕人家以此法消夏。有时,桌上还会放置一两个小碟,我记得也是青花的,上面是几朵茉莉或几朵玉兰,于是沁人心脾的清香便飘荡在这老屋空间里。而今,这由木桌竹椅青花瓷构成的简朴场景,已经消逝了。然而记忆却还在,以至于一看到民间青花瓷就浮想连翩。许多人为了那早年的记忆收藏青花瓷,我虽没有专门收藏,但时长日久,也积累了一些,主要是盘和碗,青花盘是民间青花瓷中的大类,数量最多,而它真正吸引我的则是那变化无穷的图案纹样。这些出自于民间匠人之手的纹样,朴素中带着神秘,传统中包含抽象,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又为什么代代相传呢?它寄托了从古到今的人们怎样的情感?我常常对着玻璃柜里的青花盘陷入沉思。

  我的这些青花瓷盘,应属于民间烧造的日常生活用瓷范畴。在陶瓷发展史上,民间陶瓷的作用相当重要,它是官窑陶瓷的先导。民间青花瓷,一笔一画间总是流露着画工们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希冀。他们苦心孤诣,匠心独运,下笔粗犷率真,生活气息毕现。有些装饰,其实已形成程式化和规范化,熟练的画工画起来如鱼得水,一气呵成。一次我与画友到枫溪一陶瓷基地画瓷,一名女瓷工看见我们没有束缚地自由地画青花,一副忍俊不禁模样,原来她擅长画鱼,掌握了一套规范的技法,看见我们“乱”画,当然好笑。我们让她画鱼,只见她按部就班地,寥寥几笔,一条条小鱼即游动在瓷坯之上。

  民间工匠手下的青花图案,虽有着地域的差别,但有几种图案是相当的接近,比如那永恒的鱼盘,东西南北大同小异,还有那草纹碟,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我几乎从小就被民间味浓浓的青花碗盘紧紧吸引,几十年的情愫有增无减。我刚刚拍下这张青花盘的照片,其构图像极了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我那张叫做《鱼盘》的作品,只是画作里的鱼盘被我夸张地放大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我不知画了多少青花鱼盘的画,始终乐此不疲。

  凝视着这些来自各地的朴实无华的瓷盘,不觉思绪纷扬,这些逸笔草草,或浓或淡,近乎抽象的青花图案,灌注着不同年代里瓷工的淳朴情感和审美诉求,曾经见证了多少代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如今它们走下了百姓的餐桌,在收藏者手中,默默地叙说着青花瓷盘的前世今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副刊 00032 青花盘情愫 澄子 2008-4-12 美术报000322008-04-12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