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派、新安派、四王、遗民派以及北宋诸家……皆是黄宾虹早期学习临摹的画派。在师古人方面,黄宾虹不只是四王,而是融多家之所长。先生有言:“徒守一先生之言,局于偏隅主见,虽其临摹极之,神形具肖,勤劬皓首,未可与论艺事也”,黄宾虹主张师从多家而非偏听一家之言;他亦说古人精神万世不变,绘画要重视精神而非拘泥于形式。
对于正统派四王,黄宾虹在其绘画早期阶段,有所学习借鉴,在中晚期则较明显地显现出对四王柔靡画风的批判。他写于1925年的《古画微》中对四王的评价,可以看出清代绘画的笔墨方式与格调对他的启发和影响。他承续了四王绘画中的传统精粹,而摒弃了公式化、符号化的技巧。
对黄宾虹影响最大的应是王原祁,他尤为欣赏王原祁临摹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称其“尤为独绝”,“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书卷之味,盎然楮墨之外”,“麓台山石,如云气腾逸,模糊蓊郁,一望无际”。评价王原祁用笔说:“均极随意,绝无板滞束缚之态”。黄宾虹早年的作品与王原祁十分相似,王原祁的墨色对黄宾虹早期绘画产生了影响,黄宾虹所取的是王原祁的笔墨与格调。
王时敏的绘画,黄宾虹认为“凡布置设施,钩勒斫拂,水晕墨彰,悉有根柢,早年即穷黄子久之奥窍,作意追摩,笔不妄动,应手之制,实可肖真。用力既深,晚年神化……”,其“用笔在着力不着力之间,凭虚取神,苍润之中,更能饶秀。”
赞赏王鉴的苍笔破墨,“丰韵沉厚,直追古哲。皴擦爽朗,不求工细”,“古意盎然”。
他认为王翬的画往往有无韵之作,且笔姿妩媚,临习时稍不留神,便容易“生病”,“师石谷而不求石谷之所师”是清代画学日渐衰微的原因,但他亦称“非石谷之过”,而是临摹者将其“元气丧失”。
黄宾虹曾说“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也;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也;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在黄宾虹亲历名山大川后,正统画派只重师古人而轻师自然的做法为他所不取。
在1930年,他说“乾嘉而后,士大多染四王习气,学术陶落,亦可慨已。”在晚年所作《画学篇》中认为“娄东海虞入柔靡”,“娄东王时敏、王鉴,虞山王石谷声名狼藉,而风骨柔靡,云间凄迷琐碎。”他还从师造化的角度论及四王:“自然之山,总是有黑有白的,全白之山,实为纸上之山,自然总不是这样。清代四王之山全白,因为他们都专事摹仿,只知师古人而不知师造化,见古人之貌而忽古人之心,终于欲救反弱,却陷于待救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