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副刊
3  4  
PDF 版
· 砚边笔记·赵亭人 (山西 临汾)
· 雨 林 悲 歌
· 一张报纸三个朋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雨 林 悲 歌
行走之间·王川(江苏 镇江)
  冒着42摄氏度的酷暑炎热,千里跋涉来到柬埔寨,只是为吴哥。

  除了佛像,柬埔寨举国皆瘦。这里高山四围,大部地处内陆,虽然没有台风作祟,但也无清风送凉。艳阳终年高照,气温远比泰国和马来西亚高,人民终年都生活在苦热之中,难以长膘。加之正逢旱季,池塘干涸,树木枯焦,赭黄的田野上散落着嶙峋的白牛黑猪黄鸡,一片赤地,车一过即黄尘万丈。

  即便在吴哥绵延着蓊郁的热带雨林,然而却只有燠热而无荫凉,给人的感受是毒虫的瘴气,是恐怖和蛮荒。千年的寺庙里,高大的桄榔树如同一条条怪异的巨蟒,把它那蔓延的板根贪婪地延伸向有精致浮雕的墙缝,又如同一只其大无比的章鱼,伸出妖蛇般的触须把那些文明的结晶勒紧。昔日香烟缭绕的寺庙和万仞宫墙早已在悠久的岁月中倾圮,千年流逝,雨林成了最大的入侵者,它们盘踞在这块死寂般的遗迹上,把森林特有的阴森和神秘笼罩在这昔日的君王宫殿之上,与它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恐怖世界,令人望而却步。

  吴哥之庞大雄伟,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的站在它的面前时还是被这无比的规模所震慑。被淹没在广袤雨林里的是同样广袤的宫殿和寺庙,绵延达80平方公里。600多座非凡的寺庙,建造的时间相隔数百年,每一座都是同样的精美绝伦,同样的慑人心魄。小吴哥是庙,大吴哥是城;小吴哥建造在先,大吴哥建造于后。千年前的高棉人从印度继承了印度教和佛教,用数亿块石头垒成了传说中的须弥山,每一座高耸的寺庙都是一座山,每一座塔都是一朵石雕的莲花。他们用石头垒成了宇宙,垒成了世界,将他们心目中的神祗供奉在里面,接受着人间信徒的香火。印度文化所特有的那种繁缛之美在吴哥得到了体现,技艺高超的工匠们把每一条直线都改成了折线,把每一块石头都雕刻出了图案和浮雕,精美无比,几无空白。每一座寺庙前都雕有高昂着头的七头蛇,它们粗壮的身躯组成了寺庙的栏杆,象征着至上的王权。用巨蛇来做栏杆,这种建筑风格在世界上是独异的,人们称它为七头龙。古代高棉人对蛇的崇拜来源于印度,甚至用七头蛇来做成神像下的底座,它的头伸出来成为神像的背光。

  吴哥(Angkor)的意思就是“大城”或“大都”,也被称为大吴哥,它的面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即使是埃及的卡尔纳克神庙也难以望其项背,因为这是一个集宫殿、寺庙、陵墓和广场的综合体,建造的时间长达500年,最繁华的时候,里面住着数十万人。古时的高棉王国曾经三迁其都,先是建在罗洛斯,再建造在巴肯山上,最后才定都在这濒临暹粒河的吴哥城。

  大吴哥城的中心是巴戎寺,这是吴哥唯一的佛教寺庙。进入巴戎寺,任何人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和震慑:劈面而起54座高耸的塔,加上4座城门就共有58座塔,每一座塔上都雕有4张巨大的脸,每张脸都有3米多高。置身中间,环视四周,会被232张巨脸、464双巨眼所注视,你会感到一种浑身的不自在,会因为被他们的逼视而心悚毛发,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私也会觉得无所遁逃。这些微笑着的巨脸是建造了这座非凡寺庙的一位国王,他不仅为自己修建了巴戎寺,还修了整个大吴哥城,在寺内所有的塔上都刻上了自己的脸,他用这种高棉式的微笑来威仪四方,令诸夷臣伏。

  在金边的国家博物馆里,有一尊无臂的石雕像,他就是国王闍耶跋摩七世,巴戎寺塔上那些巨脸就是他的化身万万千。这是一位非凡明君,曾经开拓过高棉的国土,也是他下令建造了吴哥城。但他在一次接受信徒的亲吻时被传染上了麻风病,终生为这种不治之症所困,只能在高高的露台上远远地接受臣民们的朝拜。他的雕像是正在闭目瞑思、屈膝打坐的形象,有一张典型的高棉人的脸,鼻头较宽,人中部分短,嘴唇很厚,和巴戎寺上的那些巨脸十分相像。闍耶跋摩七世的功绩非凡,然而麻风病这种难言之隐却是他的终生之痛,他只能深藏于宫中,在远远地接受臣民们的欢呼颂扬之时,把无言的泪水与心底的叹息悄然咽下。他的表情已经成了高棉的一种经典微笑,但我总觉得在这种笑容里含有些微苦涩:他是否预见到了在他的身后不久就发生了铜驼荆棘的悲剧呢?他是否预料到了在千年的时间里,高棉民族经历了种种灾难,竟然从一个地区强国沦为弱国。

  千年来,柬埔寨举国信佛,然而以慈悲为怀的佛教并没有能够阻止得住外部和内部的邪恶,闍耶跋摩七世闭目无语,在沉思瞑想,然而那高棉式的微笑里,似乎就蕴含着一曲雨林悲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副刊 00012 雨 林 悲 歌 行走之间·王川(江苏 镇江) 2008-7-26 美术报000122008-07-26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