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肖 峰
我与国才为同事已历15个年头。岁月有缘,将我们拉到了一起。1993年,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联手创办了《美术报》,我与江坪时任社长,傅通先与朱国才先后任总编,有机会经常接触并往来,他的真诚与务实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术报》初创时期,困难不少,缺人、缺资、缺经验。物质条件匮乏,万事起头难,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这些困难都在他与编辑部同志们努力下克服了,开创了《美术报》发展的新局面。
国才是个老报人,从事新闻出版工作40年。他慧心独具,勤奋好学,在繁忙的编务之际,总是利用一切空隙时间,撰写了不少有一定影响的文章。他转到美术战线后,可说是“老兵新传”,但他刻苦钻研美术史论,学习中外美学,博览群书,广交艺友,采访了不少名家画师,深入美术创作的实际,写了不少针对文艺界时弊而又切中要害的文论,令人赞许。
本文集由“游踪偶记”、“艺林论丛”和“名家访读”三部分所组成,其跨度近30年,可以说是他从事新闻事业文论之结晶,又是谈艺论美之大成。
文艺追求真善美。首先要求作品具有真实性。“真”是令人信服的基础。所谓“真”就是体现真实;“善”是指合乎道德准则的来历;“美”是真与善的内容同和谐的形式相统一的、丰富独特的、能引起人们愉悦心情的生活与自然现象,及其创造的艺术品。国才在众多的艺术评介中都贯穿了这一轨迹,同时十分强调务实与创新。因为新的时代创造出新的文化,新的文化进而推进时代前进,同时推出时代的宠儿。艺术家应具有胸怀宇宙,思接千载,吐纳八方之气概,直面人生,体察民情,关注民族命运。正如黑格尔所说:“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民族的儿子,同时他自己时代的儿子。”让自己的作品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每个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火炬,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的书画,当然要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因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不可消解的独立的生命之火,这是艺术的生命。
朱国才在从事文字工作之余,还工书法。他接受传统功夫的熏陶,广纳众家之长,自成一格,别有一番风趣。愿他融中国文化于书法艺术之中,把握人生真谛,在漫漫艺术之途中有更多的建树。
我期盼着。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