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0版:画家
3  4  
PDF 版
· 温儒尔雅 文心于艺
· 雅逸俊秀 超凡脱俗
· 积墨点点 水气悠悠
· 融贯中西 点染江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积墨点点 水气悠悠
■刘 君
  当代的美术史论界,王伯敏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他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史作出评论,作出了更新、更深层面的诠释。他花了50年时间,撰写了美术界所需要的6部学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国务院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的荣誉称号。

  王伯敏不仅是著名的美术史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凭借深厚的史论基础,他的绘画创作水平已远远超出了一般专业画家的水平。他的画,有传统意蕴,同时又具现代之感。构图上,为了体现山水间的空灵秀逸,在山体之间留出大片的空白,或者是淡墨形成的天然水晕,这样一来,无论是山腰上的凉亭,抑或山脚的叶叶扁舟都与山体浑然天成。他对山有情,“一钱老松墨,画出万山情”,灵感来临 “顷刻即千山”,用笔大胆,水墨交融,使云雾海天融为一体,透露出山水画的气韵真髓。同时他又吸收了古人对山水画水法、墨法的论述,提出了一整套“水法”的理念,“渍水”、“凝水”、“泼水”、“铺水”等。《芦江》、《江上清风》、《黄岳雨霹》等作品正是水气、墨气、灵气合而一体,韵味十足的代表作品。王伯敏强调“读书、看山、画山”是要融为己体的。故其作画,都将他的学养与生活作为基础。细细品来,烟雨空濛,有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境。

  王伯敏用墨不是油烟墨,而是古旧脱胶的松烟墨。为体现山体的厚重,他就是用宿墨层层皴染,在山脊处用干笔大胆勾勒,有生辣的拙味,同时他又铺上渍水使浓墨化开,墨浓黑亮丽,颇显滋润鲜灵。这种以险奇制胜的技法,可以用他自己的论画诗来概括:“岚气浓如酒,点朱似见秋,点朱多积墨,墨尽水悠悠。”

  展读王伯敏的经典之作《读画楼图》,由此可感受出他很强的整体意识与处理黑白块面的能力。整体看来,画面以淡墨为主,极少部分略施淡赭石色。在生机盎然的笔墨挥洒中,把笔墨与章法巧妙结合,营造出雅致的意境。细观之,只见满纸氤氲,水墨淋漓。王伯敏巧妙地设计了空间、边角划分,山间若隐若现的小道与横卧在近处的小桥带你“游历”了他精心构建的风景。近处山顶上点点随意的红叶与厚重的大山相比显得轻松许多,从颜色的角度看也颇具中国情趣。另外,山阴处深赭石的苔点与树叶乃至左下角印章的颜色相呼,使大胆的红色不是那么出跳。画中配以“江南林壑清如许,读画楼头无日闲”的题画诗,令观者畅通达意,趣味隽永。

  走进“半唐斋”,便会感受到王伯敏果真是一个“画痴”。正如他在一首《书画乐》诗中所说的:“松烟细磨春复秋,任人议论痴与癖。”作为晚辈的我们急切盼望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画痴”作出更多的画作,让我们不仅能品读到他丰富的理论著作,更能细细欣赏到他精湛的书画大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30 积墨点点 水气悠悠 2008-10-25 美术报000302008-10-25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