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8版:阅读
3  4  
PDF 版
· 并非衰落的百年
· 吴藕汀的怪话与真话
· 李渔芥子园原版《芥子园画谱》后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并非衰落的百年
  前次写文章谈《江苏古版画》一书,不大认同书前《序》里所说:“苏州文化是以先吴文化为基础,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发育,至隋、唐、宋、元及明,逐渐形成高峰。”盖文化与艺术多因环境与人才关联,倘使遂了“天时地利人和”之气象,则可使某种文化陡然而成此领域之高峰,不需几千年作积淀,亦为后来者所不追也。以此而论,当知此“逐渐形成高峰”论颇谬误,多属自我推测与想当然耳。大抵一种文化或艺术,多成于一个时代的偶然促因,这与历史发展中许多偶然因素决定结果相类,每一时期皆有高峰所在,无需几千年来成就某个独立的成品。譬如书法一技,到晋代王羲之而为一圣,后人不及也。又譬如唐诗宋词,皆时代造就,后来者无法再作逾越。再譬如明人小品,为风气使然,非发展而来。倘若按“逐渐形成高峰”论,则势必青出于蓝胜于蓝,而我们所知则并非如此,许多艺术高峰陡现,便呈衰落之势,如同唐诗宋词,虽后世再作努力也无从追赶。

  万青力先生作《并非衰落的百年》一书,详述19世纪中国绘画,大抵亦持此观点。全书由《历史蜕变中的绘画》、《观念变革中的绘画:19世纪前期》、《社会转型中的绘画:19世纪中期》、《市场主导中的绘画:19世纪后期》共四章组成,加《绪论》与《结语:从“八破”画看19世纪中国绘画的时代特征》,约15万字,书中绘画作品多为彩色印刷,制作甚是精美,颇感贵气。作者早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获艺术硕士与哲学博士,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绘画技艺与学术理论并举,更有教学经验完善其思考,实非空谈理论。以这样的背景,可谓才识兼备不可多得,以此而言,作为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作者观察细致,论述精到,识见亦非同一般。作者在《绪论》曰:“本书的主旨在于陈述史实,不在于辩驳,而在陈述中自然贯穿笔者的历史观,或许可以提供另一种不同的判断。”可知作者写作此书之意图。

  沈子丞于民国廿七年编有《历代论画名著汇编》一书出版,其在《清画概述》文中所云:“清朝之盛,至乾隆可谓达其极点。当时宰相侍从之臣,多有以能画受恩宠者,于是上好下趋,四方响应,咸以笔墨供奉太平天子之清娱。故其作风大多温润,因是南宗画派独盛,竟与清代相始终也。厥后仁宗、宣宗、文宗虽亦雅好绘事,顾以国家多故,内忧外患频乘,已无暇及此,绘画遂成衰颓之象。嘉庆以后,作者几已寥寥,偶有一二,亦未能宏演范模。迨光绪间海禁开放,西洋美术大量传入中国,一般喜新迁异者咸趋习之,于是国画更有千钧一发之势,其间不但无杰出之大家,即能绍述前代衣钵者亦不多,只有一班以取润为生者,糜集于上海北平一带,专以前人粉本为摹拟之作,往往市井气重,宛同髹工,不入鉴赏。”此为绘画衰落之论,概述时代及国家之总背景与大环境对绘画的影响,议论详尽。“光绪初年间,则有任渭长、任阜长专以勾勒见长,惜乏书卷气,不为士大夫所重。复有吴让之,士气虽多,笔力较弱,其能为时风尚者,当推赵撝叔,所作多金石之趣,宏肆奇崛,自创格局,堪称为清末花卉画之名家也。”这些国画传统所持的观点,是传统绘画理论的延续,以此而论,十九世纪的中国传统绘画,在此种思想限制下,气象当不及前朝。

  以此可知中国传统画论,强调文人气质与文人境界,颇为严格,并非有此技艺者皆可入画家流。所谓“正宗”,当时有金陵画派、新安画派、宣城画派、姑熟画派、江西画派、京江画派、二袁画派、沈铨画派、指头画派约九种,流布于江浙、安徽、江西几地,而扬州画派尚不在“正宗”之列。旧时画论常集中阐释江浙两省文人画家和京城宫廷画家,不脱文人画意境。而万青力先生所谈“并非衰落的百年”,将所有善绘事者都列入论述之中,超越传统画论的立场,界限宽泛,且将“外销画”、“民间绘画”、“太平天国绘画”、“洋画馆”等兼入,藉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感受,便是作者打破传统画论的旧格局,展示《19世纪中国绘画史》的全面景致,大有心胸超然的气概。从19世纪中国绘画史这个角度阅读此书,叙述尤为突出处,在对广东画家的发掘《市场主导中的绘画》的论述。

  由此可以看出,是书所论,则以现代眼光回顾与俯瞰19世纪中国绘画,将民间技艺和以前未被人注意及不知名的画家,皆列入绘画史,使之“并非衰落”成为依据。与上面所引文字比较,便会觉得万青力先生与传统画论之间,存在认识与理解的差别。传统画论对人文要求颇严格,但随着时代变化与发展,我们今天的视角与观念也在随之产生变化,因此说其“并非衰落的百年”,符合今天我们对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不过传统意义上的画论,以当时那种态度,也非为错,那个时代对绘画的要求与人文意境,我们今天已无法比拟,以此而谈此书,感觉书名与副标题应倒过来,当以《19世纪中国绘画史》为书名,而“并非衰落的百年”则应该作为该书的副题。

  清时画论著述颇多,名篇计有:《西庐画跋》、《染香庵跋画》、《画诀》、《画筌》、《清晖画跋》、《墨井画跋》、《南田论画》、《苦瓜和尚画语录》、《雨窗漫笔》、《东庄论画》、《绘事发微》、《浦山论画》、《小山画谱》、《论画绝句》、《冬心画跋》、《二十四画品》、《松壶画忆》、《人物画法》、《指头画说》、《赐砚斋气画偶录》、《山静居论画》、《冬花庵论画》、《山南论画》、《学画浅说》、《桐荫论画》等,这些阐释技法和理论在绘画传统上日臻完备。不过这些画论似乎热衷于技法,对风格流绪理论甚少。前几日读到民国版《今夕盦读画绝句》与《今夕盦题画诗》,皆居巢所作。顺德人邓实有跋语云:“吾粤书画大家,首推二樵山人,二樵后惟君继起,声誉并重,尺幅兼金,人争购之。”知居巢于当时之影响。万青力《岭南“二居”的花卉与写生新风气》一篇对居巢居廉绘画有专论,有“以广东地区极其丰富的植物花卉、田园蔬果、禽鸟鱼虫为题材,直接得自写生,形成清雅平和,艳丽多姿,而又精细入微的独特风格”语,比之邓实说居巢“工诗善画,花卉草虫尤胜,赋色落墨善于用水,栩栩欲活,为写生家别开生面,兼能山水书法,归抚南田,有三绝之称。”皆有论述实密,认知缜密的特点,而万青力先生却更能展开视野,将居巢身世性格略作探讨,浓缩归纳,史料与理论结合,则讲述颇易被人所接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阅读 00038 并非衰落的百年 2008-11-8 美术报000382008-11-08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