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记者 王平 由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作品回顾展于11月29日至12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展取名“新时期中国画之路”,让人不禁要追问:新时期中国画有没有走出自己的路?走出了怎样的路?前方的路又向何方?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进入新时期,中国画一度被卷入“穷途末路”,旋即又被推至时代的十字路口,面对不同的路,新时期中国画选择了改革开放的路,画家们摸着石头过河,终于走出了宽广的大路,近30年来中国画的优秀作品是我们这一路走来留下的标记。此次展览通过这些作品的标记来追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之路,并希望在对新时期中国画各种思潮与流派、手法与风格的梳理过程中,反思、总结与促进中国画的现代性转换,试图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画当代发展的道路。
此次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作品回顾展的300余幅中国画作品大多是由30年来各种全国性美展的获奖作品和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以及向作者征集的作品组成。展览按照30年来中国画时代发展的起伏升降线索,专家小组对作者与作品进行了多轮提名与评选,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画创作水准和学术发展方向。展览在结构上分为三个板块。第一部分“艺术春天与现实主义回归”展示了老一代画家在改革开发初期的代表作,以及新时期表现现实生活和“新写实”取向的作品;第二部分“形式探索与语言风格拓展”展现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种形式语言与手法探索的阶段性成果;第三部分“文脉传承与新的人文关怀”体现出以世纪之交为开端的重新发掘传统资源,注重绘画本体探索的学术取向与中国画创作上新的人文关怀。此次“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作品回顾展”从2007年5日开始策划到文化部立项再到正式开幕,历时1年半,期间还从新时期各种专业报刊杂志中,拣选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准或引起学术争论的论文近80篇,此外,还邀请一部分理论家撰写回顾性论文20余篇,汇编成《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论文集》。
画展开幕式后,由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持召开了学术研讨会,针对30年来中国画创作与理论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新时期30年中国画发展之路是一段继承与创新、守旧与突破、徘徊与跃进的时代历程。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与文化的历史转型期,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和活跃。改革开放的30年,推动着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舞台,中国画艺术的当代发展在被纳入世界格局的同时,也被置入到新的时代语境中。在这一历史变迁中,中国画艺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对民族传统的质疑和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盲崇;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观念与手法的多元探索和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价值困惑;经历了新世纪回归传统、正本清源的基本历程。在纷繁复杂的20世纪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如何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和文化价值观始终是新时期中国画创作的学术命题。对新时期中国画创作的回顾与总结,对新时期中国画各种艺术现象、思潮和观念的梳理,毫无疑问将是中国画艺术面向未来的学术前提。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