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画家周刊
3  4  
PDF 版
· 水墨群英汇
初中海专辑
· 以复古为革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复古为革新
——读初中海的水墨山水画
■易晴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一些艺术家在热衷于探讨中国绘画的传统与时代特质的时候,似乎是不约而同地流露出这样的一个共同认识:笔墨当随时代。但笔墨如何跟随时代则因人而异。有的画家视笔墨为谋求出路的障碍,于是乎便借鉴西洋画式的造型观念和表现技巧,将主要精力和热情用之于探索创造中国画新的视觉语言表达方式;有的画家则在传统笔墨与现代观念中寻找折衷的可能,创造具有现代意识的笔墨语言;还有的画家则秉持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敏锐地将探寻的目光投向古代……

  初中海无疑是属于“以复古为革新”的一派。但是,与那些仅从古人笔墨形式中讨古意的画家有着本质区别的是,初中海对“古”的尊崇和探寻则是全面而深刻的。自少年始,初中海就因性之使然,沉浸于书法而爱不释手,唐楷晋行,汉隶魏碑、唐宋明草,无不手摹心追,神思怅然,而尤擅草书。他深知,古典文史诗词的涵咏影响着文人书画的气韵和品格,因之他常常“案头习临朝暮不辞其辛,进修读书晨昏不辞其晚”。这种本着“学贵根柢、道尚贯通”的学术态度以及对传统自觉的尊重,使得初中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素养,从而决定着他的水墨山水画亦沉潜于中国山水画不绝的历史脉络中,并以意逆志,远取五代荆关董巨、元四家、董其昌、清初四王,近接近代黄宾虹。他既痴心于“笔简形具、独抒性灵”的南宗山水,又迷恋于黄宾虹那自由纵放、规短森严、千变万化,且以一贯之的笔墨。在一次次与古人形神交融的心性体悟中,寻访中国山水画技与道的统一。

  通观初中海水墨山水画,不难发现,他对传统文化的悉心研究和创造性地借鉴是直接得益于他积年累月的书法艺术实践而体悟到的笔墨精神,他所强调的“以书入画”承继的是二十世纪初山水画大家黄宾虹的“引书入画”,以纯化、整合笔墨浯汇为着重点,强调造型的笔墨向意象笔墨的超越。上个世纪初,黄宾虹在中西方民族绘画的两极参照中,推崇“以金石碑碣书法真传通之于画”的“道咸诸贤”,一扫晚清文人写意绘画的柔靡,将传统发掘的切入点追溯到上古金石篆隶书法中,总结出“五笔七墨”,而独创“浑厚华滋”的笔墨意蕴。初中海则深谙草书笔法、结构、章法上自由变换的节律,强调自由恣肆的抒写,强调流畅振荡的节律,在纵横诡奇中将映射于他内心对自然山川律动的感悟从容不迫地呈现出来,激荡出一派豪放坚毅的生命景象。

  我想,初中海之所以坚守传统,“师古人,师造化”,是源自于他蕴藏有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以及因之而生发的对传统文化及传统绘画价值和审美觉悟的自信。正是基于初中海对中华民族千百年绘画发展历史脉络的高度自觉,从传统内部寻找中国山水画超越的支撑点,他深知,唯有以复古为革新,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力量打出来才是中国水墨山水画在新的时代历史情状中发展的途径。正如他所言:“海纳百川,始能成其汪洋恣肆。吸纳传统然后消化传统,而后滋养自己在传统的基础之上闪转腾挪、冶铸自家风貌。唯历此从无到有、从有到融而为更高层次之‘无’的这一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才是书画创新的‘正法眼藏’‘不二法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周刊 00009 以复古为革新 2009-1-17 48256DEA008181F54825753C0011CB4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