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评论
3  4  
PDF 版
· 今天的国画缺点什么?
· 智性的承继和超越
· 读《中国画的新精神》
一文有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读《中国画的新精神》
一文有感

■瀚 薇
  最近,在《美术报》上读到林逸鹏教授《中国画的新精神》一文,颇有感触。初看,就发现这是作者的用心之作,文章逻辑清晰、丝丝入扣、文法严谨,时时有独到之见,令人深省;细读后,更能领会出作者作为画家和学者对中国画新精神所作的深入思考。

  作者在论述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审美模式、包括傅抱石在内的几位二十世纪前半叶传统型大师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演绎、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缘起及在当下的困境、现代科技之于现代社会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对环境的爱护、对和平的追求”应当是人类当前和未来最迫切的共同任务,“只有改变和减少文化中的对立因素,才能从源头化解现实中对立所带来的灾难”,而“对立的改变和减少除了依靠相应的文明规范,还要依靠人类心灵深处的、感性的、超越思辨的善的能量”,由此推断出“中华民族对善与和平的理解和追求,就是未来中国画的新的艺术精神”。

  这种新的精神与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相比,首先,它不是完全传统的,它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必然选择和应用”;其次,它是积极的、入世的,不是消极的、出世的。

  不难看出,作者在这里通过跨学科式的探索隐含地将艺术置于与科学、法律等相关部门可相比拟的位置,提示出艺术可能爆发出的无可替代的能量,而且全文的基点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与时代中的某些精神相契合。不能不说,这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文章,它引发我们去思考“中国画的新精神倒底是什么”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对人人都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眼见中国画逐渐式微的当下,意义尤其重要。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画家十分困惑的问题。当然,日后对“善”和“和平”另做一些观念史上的梳理也是必要的。

  对我个人来说,中国画发展之今日,填充新的内容和精神已成为必须,但我常想它们应该是多方位的,可以是善、和平,也可以是赋予文化内涵的人文精神。我们需要以敏锐之心、纯真之眼感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以往的特殊之处,当然也要洞悉“源头之水”里被验证为至理的清澈与永恒。就像一个人,无论如何,我们身上都携带着一些难以改变、不可逆转的基因,我们应该正视它们、理解它们、运用它们、克服它们,并在后天的成长中,逐渐把自己培养成有独特个性和人格、且能为当代人和后人理解和接受的一个鲜明的个体,也许有一天,我们长成了一个似乎脱离了固有“基因”的人,但那只是现象,成长的艰辛和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基因”就是中国画的“源头之水”,后天的努力就相当于中国画在现世中的发展。这其中的道理,我相信是不言自明的。

  透过文中的字字句句,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赋予自己的责任和蕴涵其中的艰辛。此文带给我们的思考揭示出了它本身的价值,尽管每一个结论都要等待时间做最后的裁判。

  我的寥寥数语旨在表达读《中国画的新精神》一文之后的感受,其中我对中国画发展所写的只言片语有不合意之处,可废而不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08 读《中国画的新精神》
一文有感
■瀚 薇 2009-2-7 48256DEA008181F548257553002A34D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