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突然接到一位朋友的来电,得知林逸鹏教授的新作《中国画的新精神》在《美术报》发表。几年前林教授的大作《废纸论》,想必业内人士均有所目睹或耳闻,如今这样一个标题的文章再度见于世人,不免催生了我的好奇之心。
《中国画的新精神》洋洋万言,探讨了在当前世界多变的政治格局、复杂的文化背景之下,“两千年的中国画急需新的精神作为路标”。由于“对环境的爱护、对和平的追求,应当是人类当前和未来最迫切的共同任务”,“当今文化的首要使命,就是追求良好的与和平的生存环境这个全人类的总目标,它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文明力量去实现”,因此,“中华民族对善与和平的理解和追求,就是未来中国画新的艺术精神!犹如道释文化中回归自然、淡泊于世的思想是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精神”。虽然文章畅谈的是一个中国画家的远大理想,但字里行间透露的,不再是几年前《废纸论》中的刀光剑影,而是作者长时间以来对世界观、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动。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各种思潮流派汹涌而入,20世纪以来西方过时的艺术流派几乎全被走了一个过场,新潮美术此消彼涨,生命却如夏花,转瞬即逝,反映着这一时期中国美术涌动的烦躁和过急情绪。与此同时,一些中青年艺术家对自我传统危机的解剖却反而促动了另外一些中青年艺术家对中国画失落的传统价值回归——一种在传统基础上的演进,并在新时期逐渐成为中国画创作的主流。这种演进,是一种智性的承继和超越,其演进的过程,是对传统概念本身变革问题的再认识,体现了当代画家在开放的水墨思维中重新审视传统价值的人文精神。
我们看到,作为时间形状的描绘者,画家们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透过画面的表象所隐藏的水墨新视界——亦即日益开放的水墨思维,开放的观念。我们在这些开放的水墨思维的作品中看到,有的作品对传统的概念有了新解,画面的观念、图式、语言、技法在数世纪以来中国画所建立起来的成法与定式上不断突破,以求再兴,将“传统”的复杂与古老转化为神奇。很多画家绘出了别样的水墨世界,创造出新的水墨语言,从不同的视角透射出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盛世背景。
进入21世纪,中国画迎来了最好的发展契机,努力创作充满民族豪情、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的传世艺术经典,成为当代文化人共同的理想追求。在这样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画如何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又应以怎样的个性和气质来承载更多的人文使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托尔斯泰有这样一句名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中国画延绵几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就在于历代艺术家以他们的智慧,不断地传承、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超越。画家们已经注意到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开放的时期表现得更加自由多样。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其中一些作品给中国画带来的新的元素,对当代人复杂的生存感觉、生存观念作了深入细微的体验和表达,深刻凝练,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千载以降,艺术相因,百年而下,其命唯新。艺术的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也是笔墨艺术,薪火相传、绵延不息的源泉。傅抱石先生曾经说过,“美术是一面社会的镜子”,“思想变了,笔墨不能不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最终的民族化、世界化,是艺术超越的必然趋向。
“天长地久,风俗无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中国画智性的承继和超越将不断演绎。如今,正是在这种中国画发展的现实状况下,林逸鹏“中国画的新精神”之大论,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值得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