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副刊
3  4  
PDF 版
· 新聊斋(三则)
· 雨园诗抄
· 生在宋朝的荠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生在宋朝的荠菜
赵彦锋(河南 汝州)
  生在宋朝的荠菜,如同嫁对郎的女子,眉眼里带着笑,羡煞旁人。

  “新春堦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最宠荠菜的宋人当首推苏东坡,他赞誉荠菜为“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苏轼乃美食大家,行文严谨,绝非当今给一些报刊写专栏的小资,生熟不知,道听途说就信口胡诌,硬把人往沟里带。著名的“东坡羹”就是苏轼研制的,用荠菜、米和萝卜熬制,苏轼给朋友写信说,“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嵋,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拌酥亦味珍。”“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足见其之用心。

  陆游晚年,对荠菜更是情有独钟,写下了不少赞美荠菜的名句。如“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至于范仲淹的《荠赋》里:“陶家翁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宫商角徴。”吃荠菜能吃出丝竹音乐之声,那就更提高了一个境界。

  宋人喜食荠菜,不止上述诸家。钱塘僧人文莹的《玉壶清话》中,记有宋太宗赵光义与大臣苏易简的一段对话:“上因问曰:‘食品称珍,何物为最?’易简对曰:‘臣闻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臣止知荠汁为美。’太宗笑问其故,曰:‘臣忆一夕寒甚,拥炉火,乘兴痛饮,大醉就寝。四鼓始醒,以重衾所拥,咽吻吻,这里作口。燥渴。时中庭月明,残雪中覆覆,这里作察,察看,看到。一荠碗,不暇呼僮,披衣掬雪以盥手,满引数缶缶:瓦器。,连沃渴肺,咀荠数根,灿烂金脆。臣此时自谓上界仙厨,鸾脯凤腊,殆恐不及。屡欲作《冰壶先生传》纪其事,因循未暇也。’太宗笑而然之。”皇帝面前,借臣子十个胆也不敢妄言,能得到认同,就不仅是因为它“拨雪挑来叶转青……偏向寒门满地生。”的原因。这就难怪周密在《武林旧事·挑菜》中记载:“二月一日谓之中和节。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南宋偏安小朝廷,每年二月二日兴师动众挖荠菜,未免有点矫情,但荠菜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不难看出。

  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被人追捧的原因,除了它药用价值外,与文人揄扬备至还有很大相关。宋人喜欢禅宗茶道,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荠菜制羹,取之原味,似天然雕琢,无杂味共存,简约中带有婉转妙韵之美,弘扬的是一种文化,而主角没有旁移,把荠菜推向了前台。至于后来的袁枚,《随园食单》里所提的荠菜则是:“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荠菜作汤,作羹尤鲜。”把荠菜当成了辅料,成了陪嫁丫头,虽然骨子里的仍存风雅,但大不如前了。野菜品得就是甜美,跟崇尚古玩相致,若弃原味,自然如稚童读八股,难解其中味。

  生在宋朝的荠菜是一种幸事,附足了风雅。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副刊 00016 生在宋朝的荠菜 赵彦锋(河南 汝州) 2009-2-21 48256DEA008181F5482575600026F88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