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30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30年。中国美术界思想的求索和艺术的洗礼,也折射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心灵受到的冲击和震撼,艺术家们以其激情迸发的笔墨,勾勒出了这30年时代的律动,令人荡气回肠,值得大书特书。
近读斯舜威新著《中国当代美术30年(1978—2008)》(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时为书中所描述的一幕幕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所打动。作者文字平实、朴拙,字里行间从容自若地透出了思想的力度和深沉,而正是这些充满底蕴和智慧的叙述,才使得本书避免了纯粹理论书籍的枯燥与刻板,格外容易被读者接纳、悦读。
全书以“现实主义美术的演进”开篇,从1978年文艺界拨乱反正老一辈美术家焕发青春、承前启后的一代、“新三届”的崛起,一直写到美术界理论的觉醒、美术理论的全面繁荣。这段时期,伴随着艺术春天的来临以及思想探索的喜悦,各种美术现象、美术思潮扑面而来,艺术家们突破了思想和观念的羁绊,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在百花齐放的美术园地里尽情地挥洒着充满个性的笔墨,酣畅淋漓地在这一特殊的时期留下了一抹抹亮色,让人怦然心动。
令人至今津津乐道的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以及张仃先生的反驳《守住中国画的底线》,表面上看似在谈笔墨,实际上是在谈中国画的不同价值观念。吴冠中先生所忧虑的并非是中国画本身的技法问题,而是中国画如何发展的宏观问题,但张仃先生是就中国画创作本身来谈中国画,他认为中国画笔精墨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系,这条“底线”必须守住。这场争论因“笔墨”而起,逐渐深入,后来许多画家、评论家都各抒己见加入了讨论,为新时期条件下中国画的发展之路建言。这一场意义深远的跨世纪中国画之争,在当时美术理论全面繁荣的大背景下,令全社会为之嘱目。
第二章“走向艺术多元化时代”,则呈现了一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从“机场壁画”“油画人体艺术大展”由“裸体”引发的争议,“乡土写实主义”“古典主义画风”等现实主义呈多元发展的态势,“北京画家群”“新浙派”“圆明园画家村”“798艺术区”这些画派的复苏与繁荣以及画家村的崛起,中国的美术,进入了真正蓬勃发展的多元期,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第三章“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第四章“艺术市场出现空前火爆局面”,用较多的笔墨描述了富有变革精神的青年艺术家对人生、时代、艺术的思考以及打破时空和手法多样化的作品,从“行为艺术、波普艺术、艳俗艺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年展”等引起巨大轰动的艺术活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观念和艺术都是十分“现代”的,已经与前辈画家拉开了明显的距离。拍卖市场、艺博会、画廊业的兴起、繁荣和火爆,则表明了画家们从只有书画交易到投入艺术市场的华丽转身。
本书根据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对重大美术思潮、美术事件、美术人物进行了有系统的梳理,视角颇为新颖。对一些成绩卓著的美术家,单列章节予以述评,并附录“美术界官司、纠纷荟萃”、“30年美术大事记”,另配80余幅插图,可谓纵横交错,详略得当,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既富有史料性、知识性和专业水准,又通俗易懂,有较强的可读性,不失为一本既适宜于广大美术家、美术爱好者阅读,也可供专业美术史论研究者参考的美术文化读物,同时亦不失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