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画像石的榜题伴随画像石的艺术发展应运而生,这种榜题书法艺术与汉画像石同呼吸、共命运、密不可分,协调一致。
山东嘉祥狼山屯画像残石榜题(见图),字:“西室中下,入城丈九尺。”此残石为一汉墓封门石,为石工随意所刻记,该石质地粗糙,笔画无明显的波挑变化,其中一些字和一些字的偏旁仍带有浓厚的篆书笔意,如“入”、“尺”等字。所刻文字挺劲,结字疏密开朗,笔画横平竖直,雄劲简捷,体势舒展大度,给人以苍劲简质之感。此残石于西汉著名的《王陵塞石》又极相似之处。
西汉中晚期隶书,表现出成熟隶书的一些特征,结体由长变扁,由古朴厚重变为端庄灵秀,由纵向取势变为横向取势,点化飞动,俯仰呼应,为辉煌东汉隶书的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汉时期是中华民族真正开始统一的时期,是汉文化的里程碑,对于书法来说,又是承秦而下,开始东汉以及“隶变”酝酿的完成时期,其书风呈现出极其斑斓、瑰丽的色彩。“秦汉之间,诸体兼出,玄遒冥运,妙用天姿”。
隶书点画厚重,点画之间的交接特具凝重感,在碑刻中固然不能排除漫漶剥蚀的外加因素。“气、厚、朴、质”是彼时时代审美观念与用笔技巧的丰富性发展有重要关系。
对于画像石和画像石榜题书法在造型上有着相似之处,其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在整体构图上,他们都是以横向的扁方形格局。并多以直线、方形和棱角来表现对象,在整体上追求平稳、对称和充实,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重视平面整体的有机结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画像中的羽人或神怪的双翼和隶书中富有动感和波挑(雁尾)是一致的审美观念,恰恰与汉代石阙、建筑上出现的微微上翘的飞檐,形象同时出现在汉代,证明了当时人们审美理想在艺术活动中的真实反映,因为在汉代以前的绘画、文字中是从来没有的,这也正说明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是以当时的文化背景及人们的审美心理要求为基础的。汉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中最具浪漫主义的时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