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里整理车库纸箱,笔者终于发现了那堆百十封信,均是1992年参加工作前,老师同学友人们的来函。随即拆开一两封,“恰同学少年”,内虽乃一些青春年少的常情常事,但现看起来仍觉颇有韵致,是时间在岁月的间隔中加入了人世的况味。
人生识字忧患始,但回想起来,最初的“家书抵万金”,也就是在这文字的窖桶里,贮满浓度、厚度,抵达醇度的。
“家书抵万金”!我至今仍完好保留的一批家书,是1988年我去外地读大学的4年间,父亲写给我的。小学教员的父亲,是在忙碌了一天的教学、田头农活后,挑着油灯写下的——它们是父子情深的见证,也是20年前其时连用电都属奢求的时代见证——我们的社会变化多快啊,如今农村老家,电冰箱都被“请”进了家门。
家书能抵万金,朋友、同学间的信函也“价值不菲”。我至今保留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它不是向来持重的父亲写的,而是一位女同学写来,那时我还在读高一。我还保留着一叠教授、学者的来信。这不是因我有何玄乎的学术专长,而是它们见证了我多年前考研究生时一段小小的奋斗,尽管最后是功败垂成。还留有几封作家、编辑的来信,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文学流感患者“病历”的一部分。保留最多的,是10多年因工作关系,而收到的通讯员、读者们的来信。我保留着其中多封感谢信、问候信、“商榷”信。感谢信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文字,为这个变革的时代呐喊、激励、“写真”,也鞭挞了假丑恶;问候信是因为读者还牢记一位新时代的文字工作者与他们的紧密联系,心心相印;“商榷”信是因为我们工作的失误或对事物的理解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沟通、澄清的观点、看法,它凸显了这个进步时代的“多元”与“百家争鸣”。我特别珍惜那些错别字尚多的农人糙手写来的信,因为从此中我能“读懂”农民兄弟信纸后那依然质朴的心。
现在,“读者”变成了时髦的“受众”,作者们给编辑记者以纸写信的也少了,他们大都改用了电子邮件、QQ、博客、手机短信等现代时尚方式——这于我有些造作的“喜忧参半”。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想用起来越爽利越顺手越好,而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迷恋者和守望者,我感觉那拆信、读信、品信、回信等诸多案头文事,正渐行渐远,徒留黄昏的余霞与袅袅伤怀。
最近,国家展开了“家信”抢救运动,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书抵万金”的口号正响亮地喊出。散落千家万户的家信,其历史、文化、艺术意义非同一般,它应是时代的感性记录,个人和民族情感生活的一部分,民俗风尚的见证物,也是人类悲欢离合的承载体,连接、维系着人类生生不息之纽带……如今,它还成了“艺术品”——尤其当你欣赏一封旧式文人用毛笔行云流水畅书的信函。自然,名人或艺术家之间的通信,其珍贵就更不用说了。
手头有数封未发出的信函,是已故浙派画家叶小舫先生应友人为其孩子报考艺校之求索而写给他当年国立艺专同学李震坚、周昌谷、诸涵等的。吾观之似“介绍信”。一封给这位王姓友人的回信,连同因求而写的数封写给几位同学的信,一并从乡间寄到当时浙北的长兴县县城王氏手里,信末署时是“1982.6.5”在给王氏的回信中,仍躬农事的叶先生喜悦之情弥漫:“来信悉。这几天忙于收割春花。昨日才搞好。这次春花丰收,油菜籽亩田收三百左右,小麦亩收四五百斤,……关于令郎报考艺校我可介绍与我的同学周昌米、李振坚、诸涵三位接洽比较好……”但画家毕竟是画家,信尾不忘交代,王氏若前往杭州拜会时请顺为他办点纸墨:“……请代办赭石花青各一包,湖滨美术社,宣纸……买点来,我在二十号左右前来取,若赴请垫付。这次装裱我准备多裱几幅。经费由我自己负担是否可以?”
在给李震坚的信中,时代留给画者心底的苍茫感慨系之。
“振坚(注:李振坚其时名,后改“李震坚”)兄:久别,念念,我曾来杭两次,找不到你。兹因两次多是天雨,所以即返里。现在我退休在家,安心作画,可是一系列运动使我灰心技术倒退。吾兄的作品,报刊上时有发表,特别是素描结合国画技法,非常准确。吾兄如有空请来函指导为盼!……”
作为学院派“遣”入乡间的画之大者,这“素描结合国画技法”后来在叶小舫自己的创作中得以充分体现。虽然当时他仍着农人的外衣,留给诸同学的通讯处仍嘱:“长兴林城公社齐心大队。”
现在,曾被鄙之为“古文体之吐余”的信函,已重拾起“尺牍”的雅誉,特别是名流信札,成了拍卖场你争我夺的宠儿。据称那个常演皇阿玛已入英国籍的张铁林,是此中好手,一口气花了两百多万元,拍夺了一批名人尺牍,“家书抵万金”——真便有了一层戏剧性的色彩。
但无论怎样,被黄裳称为“书简文学”之信函的价值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意义越加凸显,抵人民币“万金”不会是虚言。在越来越珍贵“手书”、“手工”的当下,笔者劝言,所有迷恋案头文字功夫者,别丢弃你曾经与哪位小学同学或曾经的恋人间的通信,也不要拘泥于它是毛笔写的还是钢笔所书,泥金笺还是方格纸,弥足贵之,宝而藏之,恍然隔世般偶尔展读品赏之,恰似享受一种美妙的雅趣,有益的情感生活,现代文房的精神漫步,民族记忆与历史文化的薪火相传。无论是情感的“家书抵万金”还是拍场的“家书抵万金”,其宝贵为时已不会修远,我们这些现代动物会很快感受得到并将“眼见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