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2版:评论
3  4  
PDF 版
· 黄庭坚
· 关于文化大师的点滴随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黄庭坚
□杨吉平
  苏轼才大如海,古今少有匹敌。然苏才翁亦有所畏——与苏轼介于师友之间的黄庭坚便是他平生少有的畏友之一。黄庭坚虽为“苏门四学士”中成员,然其诗歌另立门户,书法别张一军,故其虽为苏轼门弟子,书法则与乃师并驾齐驱,称“宋四家”。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黔安居士等。因黄庭坚出生地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属古豫章,世人又称他豫章先生。黄庭坚出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卒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一生仅仅度过了61个春秋。从出生到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黄庭坚考中进士(23岁),是他人生的第一阶段。黄庭坚14岁丧父,跟随舅父李常在淮南读书。李常藏书甚丰,为黄庭坚打下了坚实的学养功底。宋英宗治平三年,黄庭坚乡试第一,次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从23岁至50岁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为官阶段为他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在近30年中,黄庭坚先后作过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知吉州太和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兼史局编修官等。从50岁至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61岁去世,为黄庭坚遭贬谪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黄庭坚先后贬黔州、戎州(四川宜宾)等地,宋哲宗元符三年,宋徽宗继位,起用黄庭坚为宣德郎,监鄂州在城盐税,后改知太平州时又遭贬谪,最后死在宜州贬所。黄庭坚一生最快意的时光是他任京官期间与苏轼等文人频繁雅集交往的时期,也因这种纯洁的交往给他政治生涯带来无穷的灾难。因为被动卷入政治斗争,最终客死他乡。

  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当然不能与苏轼并驾齐驱,但他所开创的“江西诗派”却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该流派主张多读书,讲究字字皆有来处,以杜甫为祖师,这种主张开创了一代风气,扫荡了西昆体形式主义的诗风。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讲究用韵,讲究炼字,讲究以故为新(化用古人诗句),最终形成奇拙瘦硬的诗风,他个人的诗歌也被苏轼称作“庭坚体”,与苏轼并称“苏黄”。

  黄庭坚书法成就体现在行书(含行楷书)与草书两个方面,而以草书成就为高。黄庭坚草书独树一帜,在中国书法史上堪与旭、素相雁行。黄庭坚书法艺术成就的前提则是其独到的书法艺术观。他重道义、重“悟”(以禅论书)、重韵、重法。山谷谓“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书缯卷后》),否则,不讲道义的小人只是俗人,难与言书。黄庭坚深解禅理,讲究顿悟,他将此理移于书法,悟得书法三昧。如其在《山谷题跋》中提到“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而笔法大进之事,与悟禅同一机妙。山谷所谈之韵与晋人崇尚之韵相类,有能脱俗、富书卷气、有风神气度等含义,而宋人更看重前二者,故山谷书法之风神气度终不能与晋人争胜。黄山谷对书法之笔法极为重视,结字之谨严一如其作诗,其法度谨严不亚于唐人。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黄庭坚书法取法比较复杂,但许多是后人的误解,未必尽信。以楷书言,其长撇大捺当学柳公权;以行书言,其面貌逼似苏东坡,取法一目了然;而黄山谷成就最高的草书则面目全新,殊难断定其面貌所自。

  山谷楷书,世多言取法颜鲁公,而实则以学柳诚悬为主。黄庭坚二十多岁所书《题大唐中兴颂后》行揩刻石柳体意味浓郁。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松风阁诗卷》云:“其诗清脱,妙不可言,字乃正书,秀劲全用柳公权法,他书所不及也。”此语可作确论。至于其法《瘗鹤铭》之说,殊不可靠。山谷有诗“大字无过瘗鹤铭”,遂有其说。但该铭寥寥数字,何可师法?至多对山谷书法有所启发而已。黄庭坚的草书,一说学周越,一说学孙莘老。在《山谷题跋》中有“余学草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一段夫子自道,如此言可信,周越对他的影响应是很大的。周越书迹有《王著草书〈千字文〉跋》、《种放惠真诗题后三十二则》残碑等,落笔刚劲、锋芒毕露,应该影响过黄庭坚。至于张旭、怀素、高闲、苏子美也都影响过山谷草书,但黄庭坚草书线条节奏强烈、提按变化丰富、楷书意味浓郁,与在前书法家迥异,其草书真正的出处客观言之当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黄庭坚小字行书行笔爽利、温文尔雅,书卷气浓郁;大字行楷长撇大捺,气象宏伟、气势开张。草书则用笔沉实、结字奇险、姿态癫狂、节奏变化富金石气,整体风格则奔腾澎湃、大气逼人。如果说他的行书作品是轻音乐,他的草书则是大型交响曲,其对欣赏者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是宋代书家中少有的,足可与历代草书大家相匹敌。此前人作草只用草法,自山谷始,则以楷法作草,可谓前无古人。

  山谷之病,一在行笔过缓,二则战笔过多。行笔过缓则有松垮之弊,东坡老讥之为死蛇挂树。战笔过多则影响力度,亦成习气。然豫章先生胸襟学养足掩其病,后人学之则病态百出矣。如赵松雪得其开张而乏其节奏,文征明得其笔姿而韵致稍缺。今之学山谷草书者亦多取皮毛,精神尽失,非其人,安得其神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42 黄庭坚 □杨吉平 2009-5-2 48256DEA008181F548257594000E074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