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钟办个展了,在恒庐。展览名叫“葩里巴黎”。我不知其用意,也不好意思问,只是凭自己的主观理解,以为一方面是将巴黎喻为艺术的奇葩;另一方面,“葩里”和“巴黎”是谐音,而且我们中国人叫外国地名一般采用的是译音,写成汉字也有一定的自由度。
有同事说,海钟去了巴黎三个月,改变了很多,最明显的是他的服装。以前,在我的印象中,海钟比较钟情于中国传统服装,在公众场合他常以一袭黑色唐装出现。我想,这大概与他的身材有关,与他的身份比较匹配,或许与他的审美有关。但自从巴黎回来后,他很少穿这类服装了。在一次书法展上相遇海钟,他穿了一件颜色与寺庙中的和尚服装比较接近的传统服装,我忍不住说了自己的想法,想不到海钟一转身,又一次出现在我面前的他已然成了年轻时尚的小伙子,我很好奇。原来他那天的穿着是中西合璧,因为冷,他在时尚中又加上了传统的因素。那次以后,我多次见到海钟,穿的都是法国名牌服装。在他的个展“葩里巴黎”上,他以一身时尚而又有些复古情调的法国服装亮相,更使我耳目一新。看了海钟友人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海钟在巴黎,不仅画了不少画,还专门去“造帅”了,是巴黎,让一直钟情于中国传统服装的海钟改变了形象。我想,海钟是醉入葩里了。
在巴黎三个月,语言不通,没有家人相伴,对一般人来说会寂寞难耐的。可海钟却过得有滋有味。与各种人交朋友,有同样是搞艺术的,也有从事其他行业的。常去的酒吧,酒友和服务生俨然已成为他的熟人,对他很是友好。我看了关于海钟在巴黎这三个月的有关文章,大体的感受是,这三个月他游遍了欧洲的艺术名胜,特别是作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知名的艺术场所,他不仅游历,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感想,用独特的视角画下了对欧洲,特别是对巴黎的印象、巴黎的市景、巴黎的人、巴黎的艺术,甚至巴黎的味道。我想,海钟是醉入葩里了。
了解海钟的人都知道,他擅长山水,且有很深的造诣。可这次巴黎之行后的展览,展出的作品大多是人物。人物画的老师开玩笑说,海钟抢我们饭碗了。画山水的却要办一个以人物画为主的展览,这是需要自信、需要勇气的。我不懂艺术,无法对海钟的人物画作出评价,但我佩服海钟这分自信、这分勇气。我想,海钟之所以有这分自信、这分勇气,一方面来自他平时的积淀,另一方面,是来自他对巴黎、对艺术的那分深深的感受。我想,海钟是醉入葩里了。
巴黎,是全世界从事艺术人士向往的地方,像海钟这样醉心艺术的人,醉入巴黎这朵艺术奇葩是不足为奇的。在此,祝愿海钟将奇葩中吸取的营养更多更好地转化到他的中国画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