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释读与再设计
■薜璇
当今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我们从往昔承袭下来的某些价值的永久性进行反思。这些价值就常常蕴含在伟大的艺术之中。
——E.H.贡布里希《理想与偶像》导言
发展背景:岩画可以称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始于史前,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它是人类自我表述的创造形式及真实的生活写照。岩画即绘制或凿刻在岩石上的图画,我国南方称之为崖画或崖壁画,北方则称岩刻或岩画。国外把岩画成为“岩石艺术”,其含义大体一致。
近代岩画的发现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但至到19世纪,欧洲的洞窟岩画才大量被发现。宏伟壮观的远古艺术长廊震惊了世界,从此岩画被列入艺术文化的殿堂,唤醒了人们对远古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我国岩画的发现与研究振兴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上世纪50年代广西明江两岸花山的地岩画,60年代云南沧源岩画,70年代内蒙古阴山岩画等的相继发现,展示着我国远古文明的灿烂文化。贺兰山岩画直至80年代被发掘,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并发现有西夏文字。约0.24平方公里的地带中,集中发现岩画近200幅,数量如此之多和密集,在国内尚属少见。
风格特色:我国的岩画分南方和北方两大文化圈系统。南方系统岩画用绘画法,把调和好的颜料绘制在岩石上,内容多描绘狩猎、礼俗、歌舞、村落等,主要属于古代百越和濮僚系统民族所作;北方系统岩画则多用磨、凿、刻、敲成图画,内容主要以狩猎和畜牧为重点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要为北方游牧民族先民所为。
岩画作为一种文化,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及物质精神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时期、民族的不同文化宗教信仰,致使岩画的风格也各具特色。贺兰山岩画以它固有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魅力傲立于我国古代岩画艺术之林。其造型粗犷有力、疏朗有致,基本做到构图紧凑,比例适度而略有夸张;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神秘、怪诞之风,特别表现在大量的人面像与类人面像之中。
岩画的造型语言不同于镜子式的反映,它并不采用现代绘画的写生方法,而是依靠回忆,去唤醒沉睡中的表象,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语法”,运用“造型语汇”去状物、记事、表情、达意。这种造型语言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原始美、朴素美和自然美。从审美角度看,贺兰山岩画具有巧妙构图、写实真实、动态准确的特点。其次贺兰山岩画具有独特的线条美,岩画中的线刻一般有单线勾勒、复线勾勒、散点勾勒,在表现日常生活、动物形象之外,岩画的线条常具有符号意义,在构图中线条的运用有一定的装饰性。由于作画的材料特点,在岩画中线条粗细不等、深浅不一,随着石面的变化而呈现丰富的节奏感,因此可以说线条的处理是岩画造型中最活跃的部分。
内在精神与神话崇拜:贺兰山岩画,是历史上游牧民族的文化集成,是他们以图像为工具,试图改造自然,建造社会的历史见证。在对岩画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提出,在审美意识还未建立的远古社会,岩画的存在正是体现着“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意识,而实际上岩画的制作多带有功利性,绝无可能是放牧者闲暇时的消遣。因此岩画中蕴含着怎样的内在精神及丰富的神话崇拜,成为了岩画研究中探索的重要问题。
在远古社会,落后的生存技术与复杂的自然条件是原始先民生活状况的现实问题。为了人口繁衍、动植物生长茂盛,改变无奈的生存环境,因此通过绘制岩画表达内心愿望得以实现,从此可判断,岩画的主要功能是巫术功能和崇拜功能。例如类人首,是各种生殖神灵的寄存体,是各种生殖力的源泉,具有人格化的特点,原始先民为了人口繁衍、动植物生殖旺盛,匍匐在类人首的面前,讨其欢心,以得到所需的愿望。再如岩画中大量的动物图形,也体现了原始人民对猛虎野兽的一种敬畏而又渴望征服的心情。
神话图式是贺兰山岩画中的又一亮点,神话图式属于象形图式范畴,它具有原始性、形象性和真实性的特点。神话产生于对大自然的畏惧,又同时想了解自然,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心理。因此,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宇宙观的描述,是对大自然蒙昧认识的体现。例如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和繁衍的始祖,他们炼石补天、黄土做人、结网捕鱼、教民耕作,成为了黄河流域广为人知的神灵。而在贺兰山岩画中竟然也有伏羲女娲的图式,可见这一传说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已流传民间。贺兰山岩画中,伏羲女娲形象简单明了,原始性强烈,人兽结合的图式表现了原始社会“万物有生灵”的宗教核心,开始用人类的形象塑造神灵,也标志着人的觉醒和人性的呼唤。
贺兰山岩画再设计:当今社会,随着现代设计语言的过分国际化,各个国家迫切需要具有民族特色而又多元化的设计元素。中国设计在面临着西方文化强烈抨击的今天,设计思维的复制、灵感的枯竭、设计专业人员的鱼龙混杂及各式外来文化崇拜,这些问题只有依靠发掘本民族精神文化方可解决。贺兰山岩画是原始先民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也蕴含着远古时期人类的梦想及丰富的想象力。美的本质是统一的,无论远古时期或是现代社会都来源于对生活的体味和对理想的祈求,因此现代设计无论是从技法、艺术特色或内在精神都可从远古岩画中提炼学习。其次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类的生产活动远离自然甚至破坏自然,而在贺兰山岩画中可以看到大量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例如贺兰山岩画中的原始宗教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万物有灵”观念,即人们相信一切万物都像自己一样有生命有灵魂,因此就把自然界的一切都拟人化,这样经历了漫长岁月而形成了对自然崇拜。这种思想从人类生存的意识形态和发展观出发,是值得现代设计吸取的。
贺兰山岩画沉积着厚重的人类发展文化,是黄河文化中极其精彩的篇章,有着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量,所以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应当反思这些继承下来的、具有永久价值的优秀艺术文化遗产。
“西遇纪”贺兰山岩画再设计是笔者根据贺兰山岩画景区相关部门要求,以旅游纪念品为承载物,将贺兰山岩画进行文化推广与市场开发。其中需要注意三点要求:1、以面向大众消费群体为开发目标。2、产品成本适中,有一定的利润空间。3、具有较高的实用功能和广泛的推广性,避免以往纪念品价格昂贵或只做摆设而无实际用途的缺点。基于这些要求,产品项目最终定于新年日历和新年明信片,以及符合年轻群体喜爱的徽章设计上。但若想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消费市场上,还需要进一步地详细调查与设计。
贺兰山岩画新年日历设计:贺兰山岩画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在众多图形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为设计素材。图案分别为太阳神、巨牛图、射猎老虎、圣像群、争战等最具风格特色的图案。贺兰山在经过千百年的地质运动后,现形成以苍茫、荒芜为特色的风光风貌,因此为突出贺兰山的风格特色,在设计时选用适当、简洁的颜色,印刷纸张为质地厚重、粗糙的特种纸,在视觉与触觉中带领人们感受贺兰山的风光特色。
贺兰山岩画新年明信片设计:明信片作为一种成本较低,承载信息量大,推广快速的印刷品,其产品性质最适合以图案著称的贺兰山岩画。根据考古发现,在贺兰山岩画中有大量老虎图案,形象生动并伴有与人类共同活动的场景。依此可推算出,在远古社会贺兰山一带为树木繁茂的森林山地区,动植物生长茂盛,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笔者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到贺兰山岩画强烈的生命力。因此大胆质疑贺兰山岩画以往苍凉的风格,究其原因与远古时期简陋的绘画工具有关。而为了更好地传承岩画文化,寻求远古先民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表现贺兰山岩画绚丽灿烂的另一面,设计者将岩画的形式、色彩进行再设计,传递出一种全新的感受。设计者坚信在传承古老文化时,考虑受众层的审美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贺兰山岩画徽章设计:徽章设计专门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将具有当地特色以及适用于单独表现的图案再设计,从众多人像图中挑选符合青年人群喜爱的图形,以丰富、怪诞的形象吸引消费者对贺兰山岩画的关注,并加速文化传播。
“西遇纪”贺兰山岩画产品开发设计,在实用性、传播性及地域性的要求下,根据贺兰山岩画的图案特色寻找最适当的纪念载体,力求以最准确、最快速的方式将岩画文化推广。此外在岩画的图案再设计中,突破以往的审美惯例,寻求新的设计模式与视觉感受。
此系列设计的诞生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及对力量的渴望,因此无论是现代或是远古,在艺术的殿堂中追求美的动力源泉是一致的。远古艺术教会我们以深邃和敏锐的眼光追忆人类流逝的年华,寻找美的本质与源泉。在这一过程中反思现在,可以体味贯穿在人类历史中的价值,帮助我们理解人性和人的尊严。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在先辈的眼中,一座房子、一口井、一个熟悉的塔尖甚至一件衣服或长袍都是蓄含人性的容器。”那么,让我们在品味远古艺术的历程中继续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