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视点

俞启慧

  战争年代下独特的武器

  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在国际上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像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博物馆中就收藏了不少新兴木刻运动的作品。这也说明,鲁迅先生提倡新兴版画,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好的重视。至于说到对新中国美术的影响,我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讲到重庆曾举办过一个反映中国抗战8年的木刻版画展,徐悲鸿在这个展览中看到了古元的一些木刻作品,很是吃惊地讲“中国出了一个大艺术家”。并且,当时的展览,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与文化名人也非常重视和支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的中国木刻版画在当时的影响力。

  鲁迅先生之所以会提倡新兴木刻版画,是因为在他看来,这一艺术形式不仅表现力强,而且形式灵活机动,完全可以配合当时战争年代的政治需要,更重要的是木刻版画能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因为他们看得懂。

  当时的木刻版大多刻得跟铅字一样厚薄,而且尺幅都不是很大,直接排版放在转盘式的印刷机上,印刷了以后就作为报纸发行出去的。

  当时的美术现状是多数画种都比较沉闷,虽然美术工作者们私下都有内心的触动,但除了像徐悲鸿这样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的艺术家可以创作大型的油画外,除了漫画这样极个别的画种,大多数的画种是无法在短时期内转换为战斗中的宣传武器的。

  他并不是附庸风雅空口喊喊

  鲁迅先生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导师,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将其的贡献归结为提倡了新兴木刻为革命服务,更应该认识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他并不是附庸风雅空口喊喊,而是真正的身体力行。在这个过程中,鲁迅不仅提倡并引进学习借鉴日本、欧洲的版画,他也告诫当时的木刻家,要学习中国的传统,特别是学习明清的木刻年画,还要向汉代的石刻“伸手”,在他看来,只有将传统和国外的版画元素结合起来,才能够创作出更好的版画、更好的艺术。

  鲁迅生前收藏了6000多件拓片,其中汉代石刻就有300多件,瓦当拓片有200多件,他本人也临摹了很多瓦当拓片。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其他版种不太有,基本以木刻为主。鲁迅先生引进的作品中也有柯勒惠支的铜版画、石版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大规模来开展的,他对版画的济世性与未来发展,都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与想法,我想鲁迅先生当时肯定也是希望能够带动很多版种同时繁荣。

  除此之外,鲁迅先生还很重视书籍的插图,我在创作《战友——鲁迅与瞿秋白》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记得在上海鲁迅纪念馆里就挂着一张生前他收藏英国装饰性的插画,并且,鲁迅先生生前为了配合文学出版的需要,自己也画过一些封面装饰。

  走出封闭的象牙塔

  时代变了,有些事情是不能照搬的,直接的敌人已经没有了,新兴木刻作为战斗武器的功能也就慢慢变弱了。和平时期的木刻版画,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体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而且,经历了几个时期内的大发展,作为一种固定的艺术形式,受制于媒介和题材,要想作出一些全新的突破,的确是很难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过去版画是以木刻为主,中国一直在木刻这方面比较强,但是现如今的版画,铜版、石版、丝网等等品种很多,有的甚至运用电脑直接制作,体现出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版画艺术家在形式技法上的探索多了,但作品出现了淡化生活、淡化现实的倾向。

  像我这个年纪的一代人,作品更多是从反映社会的现实和生活的主流中找素材,反映健康向上的东西,基本还是以这个为主的。

  现当下的版画创作,与生活脱离的越来越严重,新兴木刻运动是将版画从象牙塔中带出来,让这种艺术形式走进生活,如今感觉又回到了封闭的象牙塔中。不光是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跟版画家自身,像我们这样从事版画创作的不同时代人,内容也显得讳莫如深。

  市场对版画的冲击,也是影响当下版画创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版画创作的周期相对比较慢,从一开始画稿子到最后完成起码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且最终效果好不好也很难说,很多人慢慢选择了放弃。


美术报 视点 00002 俞启慧 2011-08-20 2112639 2 2011年08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