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77版:画家

版种拓荒者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内没有版画专业,学院原来的绘画系也没有版画的任何器材,特别是对于铜版、石版这两样外来的版画品种,更是既无创作与教学的经验,也无相关的专业材料和设备。摆在版画系的筹办者张漾兮眼前的一个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地建立铜版画与石版画的专业工作室,以完善新中国版画教学的品种与格局。

  1953年,曹剑峰留校筹备铜版工作室的建设。在张漾兮的指导下,他翻阅了当时学院图书馆书库的全部馆藏外国图书,详细记录了凡所找到的铜版画资料并加以整理、汇编。同时,根据铜版画艺术的专业特点,曹剑峰刻苦练习钢笔素描,积极摸索与实践铜版画的表现语言与表现技法。1954年,对于印刷工艺较为熟悉的洪世清毕业留校,曹剑峰、洪世清便在张漾兮的带领下,因陋就简地开始了铜版画的试制。据曹剑峰回忆:“洪世清买了个比后来的煤饼炉还要简陋的煤球炉,放在当时大礼堂后面的一个小房间里,扇着火之后,先烤热铜板,在铜板上涂蜡,就刻起画来,那就是版画系试验铜版画的开始。”事实上,这也是铜版画教育在新中国艺术院校的第一道炉火。之后,洪世清多次赴上海筹备铜版、石版开课所需的材料和机器设备,最终以极小的代价,从上海调拨到了几台石版印刷机以及一批石印石版。而为了掌握铜版与石版画专业的技术技法和材料配方,他们更是自力更生、反复实验,常常为了一个配方的试验,从傍晚工作到东方破晓。

  版画系的几位先行者,正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办学条件之下,以极其有限的教学经费,一步步地实现着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与教学蓝图。终于,经过半年的奔波,版画系的铜版与石版工作室初具规模。洪世清并将其反复研究和探索的经验,在日后凝结成了《铜版画技法》、《石版画技法》等新中国的第一批版画专业教材。1954年,版画系迎来了建系后的第一批新生,而张漾兮和洪世清也被光荣地评为“杭州市先进工作者”。


美术报 画家 00077 版种拓荒者 2011-09-10 美术报2011-09-1000014 2 2011年09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