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4版:书法周刊

读出情感陈建明书法展随感

□本报记者 蔡树农

  “老叶知秋,旧月似友。”

  中秋前夕,绍兴书家陈建明在自己家门口办起了书法个展,省里的书法名家,他只请了两个人,一个是鲍贤伦,一个是赵雁君。鲍贤伦大概是他大学的老师,西泠印社配合出版的《陈建明书法作品集》的前言是他写的,不请没道理;赵雁君是省里驻会的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不请好像也没道理。“搞展览,请人最难。请人不仅累,有时请得越多反而越摆不平。绍兴的沈定庵老先生本来也不敢请,是鲍老师提醒了一下,一请还蛮高兴地来了,心存感谢心存感谢。”两个心存感谢说过后,陈建明笑笑开着车把我从绍兴长途汽车站接到了他个展的绍兴市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展厅参观展览。

  应该承认,经历成百上千五花八门书法展“洗礼”的我对一般的书法个展是不大容易提得起胃口的,即使强调视觉冲击的展览看多了同样会麻木不仁,何况有些巧立名目的商业性展览,或轰轰烈烈迎合需要的工作性展览不看还向往,一看脸发黄。真不知道走马灯似地日夜旋转的书法展览到底为谁在搞?为什么要搞?而展览不会有人不想看,就偃旗息鼓了。展览是时尚,时尚即存在,存在即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书法展览都是垃圾展览,书法的显学地位怎么可能笃定摆正!

  不随便出手、不随便就范的陈建明搞书法个展的考虑不必追问,依他绍兴老台门的个性不打无把握之仗则是肯定的。在无“色”不成书、无“色”不入展的书法背景下,陈建明偏偏搦管挥洒,就选择素净的宣纸抒发他的书法理想,实践他的书法创造。听听胡琴、喝喝绿茶、翻翻黄历,言至简、情至深、笔至重,不张扬的狂狷,“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一个指墨画家假设连毛笔画都画不好,能指望他的指墨画好到哪去?一个书法家,普通的白宣纸上字都写不好,他的“好色”顶个屁用,倒是用色纸恰恰会暴露缺点,缺点却因为色纸的遮蔽作用难以“改邪归正”。

  旁涉绘画、棋艺、演唱、装饰设计,手机短信未流行之前特擅长讲段子的陈建明十分明白自己的书法定位,该如何深入读者的心灵,该如何展示气血两旺的个人书艺他有他的一套步骤。比如书法大气而干净通常只能取其一端,他能保证技法酣畅前提二合一说明他有本事,这种本事告诉别人,别人也学不会,里面有童子功,更有道的觉慧光明。他的展厅作品布置不类似瓜藤的密密麻麻,突出疏朗空灵,说是设计的效果不如说是无心之为,所以面对他的能读出情感的大气的激越的书法作品,绝大多数真懂书法的读者竟仍然可以太极般地阅读,不能不说是他书法的内力所致。“风力却自妩娟来”——他的一位叫沈刚不叫李刚的朋友为他写的评论文章标题点尽了陈建明书法的太极之美,美得狡黠,美得精贵。

  陈建明曾有机会调到省城来,他放弃了。“我父母都80多岁了,老爸身体欠好,我走了,谁来照顾?”百善孝为先。不忠不孝的人,即使书法写得再好都难以讨好别人。陈建明能放弃别人求之不得的好事是一种会更上层楼的表现,舍与得相辅相成,做人如此,学习书法也如此。

  书品如人品,失“品”的时代,一定要千万“品”下去啊!


美术报 书法周刊 00064 读出情感陈建明书法展随感 2011-09-17 美术报2011-09-1700007 2 2011年09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