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阅读

书游记

艺术与生命的互为观照

——读《模山范水·孙永写生》所思

  于中国传统文人的认识观中,有形的山水寄寓的是无形的精神追求,山水往往是文人生命理念的维系,是人格的写照,是心灵得以寄托的家园。

  也正是中国传统文人乐于以山水寄托情志的世界观,决定了山水画在传统文化中极高的格调和象征寓意。

  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让今天的我们与自然日渐疏离,新技术、新手法的出现,遮蔽了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传统日渐遭到人们的漠视。然而,真正对传统怀有敬畏的画家从来不会放弃对自然山水的亲近,而是秉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理念,去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的能量,参悟生命的真谛。所以,当孙永的一部《模山范水·孙永写生》画集面世时,一位真正循着传统轨迹走来的画家的身影,不觉渐渐清晰起来。

  写生是在与大自然目遇神接的刹那记录,是学识修养、敏锐的观察力、极强的塑造力的综合体现,只有胸有丘壑,并有着扎实写生功底的画家方能生动传神地进行描摹。《模山范水·孙永写生》画集所收录的200余件作品,让我们分明看到了孙永的这份功力与努力,尤其是他笔下的那一抹江南烟雨,颇具创新特色。也许是生在江南长于江南的缘故,我们总是能从他这类题材的作品中感受到他所倾注的炽热感情。无论是用纯粹的墨色,还是彩墨相间的手法,那层层勾勒的缤纷墨韵繁而不乱,虚实相间,如霓裳般弥漫于空间,又倒映于水中,小桥流水、白墙黑瓦都掩映在一片如烟如雾、如梦如幻的朦胧氛围里,铺天盖地的皴擦点染,织就的是江南水乡那种幽雅迷离的意境。他将眼中之江南与心中之江南相融合,画出了一个他深爱的极具神韵的独特江南。虽然有悖于传统之手法,但意境、韵味却与中国传统精神息息相通,只有观察入微,深得江南神韵的人方能有如此大胆而浪漫的手法。

  孙永认为,在中国绘画千年传承发展的长河里一直扮演着主角的山水画,具有“隐喻”、“诗性”和“哲思”的人文内涵,是一种“人与自然、文化、艺术四者间如此紧密、和谐地联结并完美彰显的艺术形式”。历朝历代画家无不以自然造化为师,将之与内心的感悟相结合,从而创作出了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而在“原本的价值已被扭曲,原来的标准正被异化,原有的底线却被‘突破’”的当下,我们也在不经意间丢失了传统。孙永呼吁山水画家“自觉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地去‘亲山爱水’。”

  对于孙永而言,“亲山爱水”的意识与行动,也正是他自投身艺术之初至今40年的光阴中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依稀追梦少年之际,在隆冬季节里裹着父亲的旧棉衣,独自蜷缩在郊外山野的落叶枯草中写生各种秃枝光杆;而已为名家的今天依然如此,上名山大川,下江南小镇,怀揣着对北方山水的向往,累月独自行走于中原、陕北、太行一带,让荆浩范宽们描摹的雄伟壮丽之山川在曾经的理想中复活于眼前,去寻找峭立皴法与苍劲笔意的出处,开拓胸襟并丰富笔墨。他曾在五代荆浩结庐处面对渺渺云烟、幢幢峰峦,感叹古人所处之地的清幽迥远,而对时下业界的生态环境心生忧虑;为在太行山麓写生一处恰似巨幅北宋的庙堂山水,两次进山,终因气候、地势的原因而留下了遗憾;登临华山,之险、之美、之尊让他深深景仰,踌躇下笔。虽然这样的行走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然而执着于艺术的孙永行走于古代画家钟情且畅游的山水间,寻觅到的却是与古人艺术情怀、审美理想的一份契合,是心灵在山川之中获得的一份滋养,是艺术与生命间的一种互为观照。

  正是源于这种身在其中,孙永笔下的山水写生往往深得文人画深远、清逸之意境,在传承有序的皴染笔法、淋漓墨色中,又融入了个人对生命的体悟、审美情趣和创变理念。

  通过一次次的远行,孙永不断收获着。在画册中,一张张作品间穿插着他的只言片语,记录着他的心路历程。“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必须先将关于人文山水、田园风物的文赋、诗词的至高意境烂熟于心,再去自然界期许可遇,碰撞出火花和激情”,可见他深谙传统文化之道与艺术创作之规律。他发现对江南山水的描绘早已不是传统画法可借鉴的了,因为这几年的植树造林已使原先荒凉的状况有了改变,因而一树一石都不能生搬硬套。这是不停的行走带给他的启示。他一直认为“认真、严谨、扎实”是我们应具有的风范,任何的“狂野、荒诞和搞怪”只会让“我们艺术的正统血脉”被“玷污与割裂”,所以深入生活、拥抱自然,进而客观真实而艺术地反映生活与自然永远是一个艺术家的追求。他深知艺术需要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他从来不敢忘记恩师陆俨少先生的谆谆教诲,他写下的“‘艺术’这东西,有时只有靠一种殉道精神才能支撑下去”这样的肺腑之言既是对恩师思想、精神的继承,也是他数十年来对艺术之理想孜孜以求、在艺途上艰难跋涉的最好诠释。他甚至在游历北方时以6万多字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里面有对自然景物的观赏,对风土人情的体察,对社会现状的剖析,对人生意义的追寻,这些文字与他的写生作品都是他与生活自然相遇时最真实的记录,因而读来既富有情趣,又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这样的举动在当下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显得尤为可贵。

  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会游离于时代和社会之外,作为画家的孙永是如此,作为浙江画院一院之长的孙永更是如此。在他积40年之光阴,从两三千帧精心创作的写生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这200多幅作品里,我们除了得以欣赏孙永描摹祖国大好河山、人文风貌、具有多种绘画风格的作品,从而获得视觉审美愉悦之外,还从孙永的文字里收获了对艺术、对人生的诸多感悟。所以,这已不单单是一本欣赏性的作品集,在这一部目前尚罕见的、以纯粹的个人写生作品的收录来编辑成册的大画册里,孙永是想通过写生图像形式并以文字贯穿来传递和阐述他的艺术理念、艺术追求,以及他对山水画这门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如何传承有续的思考;并借此重新唤起我们对这片自然山水和古人心中“可居、可游”的艺术之“山水”的向往与酷爱。这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的成长轨迹。有意思的是,年少时在杭州吴山写生的那株柏树与几年前游历嵩山时写生的那株大将军柏,像极了他作为青涩少年与成熟画家的两相对照,从略显稚拙的线条到满纸的淋漓墨韵,让人联想到艺术生命的逐步成熟与丰满。

  今天,模山范水依然是他的常态,他更将这种常态带给了他的画院。因为他明白:只有不断行走,上下求索,才能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与这片热土息息相通、相融,才能感受到生命在天地间的一种活力与热情,才能葆有不衰的艺术之青春。而艺术家们如果都有这样的自觉意识与行动,与天地宇宙保持一种常恒的亲和,那么我们的山水画这一中国传统的艺术样式就一定会源远流长。


美术报 阅读 00030 艺术与生命的互为观照 2012-06-16 美术报2012-06-1600008;美术报2012-06-1600009;2594969 2 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