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场——
观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2012毕业作品展
■李珂珂(四川美术学院)
每年6月,一年一度的毕业生作品展如期开幕,看似与往年雷同的时间,形式和数量等元素,依然常态,但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四川美院雕塑毕业展——异场,却取得了不同于往年的高注目度。
毕业展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它往往影响和标识着艺术家日后的艺术创作。回顾毕业展览的历史,有国际上的戈德史密斯学院,YBA青年学生的艺术创作成为英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四川美术学院历史中的毕业展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77、78级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标杆性人物,他们的毕业创作也成为当代艺术史上“伤痕美术”、“乡土现实主义”、“生活流”、等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罗中立、张晓刚、何多苓、程丛林、高小华等人也为他们日后的创作风格埋下伏笔。
或许正是继承了川美的这一传统,雕塑系毕业生展览的形式与规模,学生作品个性化、多元化空间与材料创新和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展现,毕业生一般采用的是特定的创作形式,在校最后一年的时间里,构思一两件或者更多的任意形式、材料的作品,作为评判与展览的依据,检验和拓展他们在学习作为职业艺术家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雕塑领域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回顾川美的雕塑史,它的脉络也同步于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进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是20世纪50-60年代持现实主义立场的老一辈的雕塑家,收租院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70-80年代的注重艺术本体价值意义追问的中生代雕塑家;90年代的新生代雕塑家,那么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下,作为对时代可能最为敏锐的先锋人群——90后的学生们是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个人的体验呢?
纵观本次雕塑系毕业展,有这么几位学生的作品可以作为讨论的案例:
1.批判性的艺术态度:周广斿的《印记》运用了多媒体的形式将多种文字与符号信息用动画的方式投射到雕塑人体上,直观地向观众阐释了信息与人之间的主被动关系,在动画与雕塑作品进行互动的同时,进入展场的观众同样也被迫接受着来自展示空间的多种信息,从而与展览作品达成互动。作品本身具备强烈的视觉感和冲击力。作者周广斿这样描述自己作品:“面对无数的信息干扰和制约,人们逃避、抗拒、挣扎、畏缩、麻木到死亡。从古至今,我们就被时间和地域空间所控制和束缚,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统来源于信息的给予。面对这些历史和未来,我们是信息的制造者同时又是承受者。那么,人类是否生来就是一种信息的工具和传播媒介?或者,人类是否有另一种生存的方式和层次来摆脱信息强加给我们的所知的世界,我们是否注定一生是信息的奴隶和傀儡?这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面对和反思的问题。”强调的是作品的批判性,是令观众跨越视觉层面而在内心产生共鸣的调动作用,这完全是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思考。
2.突破边界的艺术创作:作为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家,应该不断转换自己的观察角度和角色任务,关注于当下。恢复艺术本身的创造能动性,使艺术从美学的狭隘空间走进社会学科的崭新舞台。将艺术与科学前沿技术相结合,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目标。王欢的装置作品《心·术》是继《原·宿》后对“第二自然”进行的又一实验性探索,运用化学科学技术中自然生长的矿石,加入精心调配的试剂,在100个单体等大的试管中模拟生物的自然生长状态,并在4个树桩内分别放入4个试管来模拟树心生长的不同轨迹,记录了它从生长到死亡这段奇妙的时间旅程。经过社会洗礼统一量化生产的试管,与试管内部寻求自身合理化生存的生物的不同生长轨迹和状况,展现了人类在参与社会后,接受这种变化的过程和结果。无论是物质的变,还是精神的变,多样化的个体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3.精神上平行世界的思索:徐雄的《状态》系列作品共有4件,其中最突出的一件呈现的是透明玻璃材质的鱼缸里有一群真实的鱼在游动,鱼缸的上方是一块和鱼缸面积一样大的白色蜡板。点燃蜡板中间的棉线,蜡烛燃烧并不断熔化后变成液体掉进鱼缸。经冷却后,鱼缸内的蜡变成固体并将鱼缸封住。在此过程中,作者采用摄像机连接投影仪的方式,将鱼缸内鱼的影像投放到蜡板上。当蜡板燃烧殆尽后,鱼缸内的鱼也会死亡。蜡板上的影像是因为鱼缸内鱼的存在而存在,而鱼缸内的鱼会死亡是因为蜡板的消失,这是一个循环结构。这是一个影像装置作品,作者展现的是两个不同空间的互相转换以及两个空间的互相侵犯,让虚拟的真实接近于真实,让真实的接近于虚拟。作者想通过该作品引发人们对自我状态的思考、对生存空间的反思......这件作品的解读性很多,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解读。看似简单的形式,却有着很强的哲学理念。
年轻艺术家敏感神经从人与人的社会哲学的角度,转向人与物的自然哲学领域,继而转向精神与虚幻世界的理论探索。同时体现了艺术家与创作素材、材料的不同关系和看法,以及在材料制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哲学思考。
艺术的现象离不开美学思潮的影响,在展览现场,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理论,史论系学生的评论文章并置,也恰恰将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学生通过陈述、评论、提议、手稿、假想和自传草图等形式创造和讨论他们自己的作品。
这次毕业展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有了更多的探索,艺术创作上更强调与现代社会的紧密衔接,创作有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当代艺术作品。学院则将重心放置在引导学生如何看待艺术的现状,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个性,如何以艺术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帮助学生来发现和发展他们自己的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着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