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让人着“迷”的艺术原生态

■本报记者 俞越

  从地铁四号线的南浦大桥站2号口出站,记者一边走一边问旁边的路人,由于在世博会期间,很多道路都封闭了,而现如今的接驳路线又是新辟的,知道者尚少,记者还是花了一些工夫找到了今年的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9月28日,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媒体预展开展。

  发现·现场

  本届双年展是第一次使用新的场馆,即由原南市发电厂改建的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然馆。然而由于场馆需要重新改造,直到9月17日策展团队才正式进驻,开始布展。预展当天,设计师和工人们来往穿梭于展厅间,电钻声和焊接的火花声不绝于耳,一些刺鼻的味道时不时地钻入鼻子里,现场繁忙而紧张。

  一楼进门处,《台风行动》的拖鞋还散落在一旁,工作人员正在用绳子把他们串在一起;二楼楼梯正对处,工作人员忙着把《关联结构》的组成部分——一件件类似衣服的作品挂起来,并把他们之间的拉链系起来;一旁工人们正刷着墙壁,把浮雕作品《间隙》安置在墙上;转角处工人站在梯子上把拆散的电风扇零部件一个个挂到天花板上……记者不禁为他们捏一把冷汗,再过2天就开幕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完成所有布展任务吗?记者在露天平台上遇到了总策展人邱志杰,他笑着说:艺术家都是这样的,就算给他一个月布展,他天天变想法,直到最后一分钟才能完全确定,完全不用担心完不完成的问题。

  空间·装置

  展览现场,艺术家黄永砯的大型铁质装置《千手观音》正用机器把剩下的几百只手一只只用螺丝固定在架子上。1997年,作品在德国展出时因场地限制,只展出了一个50只手的小模型,而这次在上海,这个高达18米的大家伙终于得以首次完整展现。锈迹斑斑的铁架子上伸出1000条胳膊,那如来拈花的手势不可思议地挂着各式当代生活器物——烤鸭、电蚊拍、兽皮、鸡毛掸子等等一千种不一样的实物。

  在同一展厅里,一辆由各种零件拼成的高达18米的钢铁巨人正安静地等待着移入最终的展厅位置。它的灵感来自于变形金刚,零部件完全收拢后是一辆与实物一般大小、体现雪铁龙文化的标志车型——DS汽车,在展出期间,这辆小汽车将每天缓慢地变化三次。

  新场馆的150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和最高达24米的空间高度,相较于原来的上海博物馆,可供展示的面积扩大了4倍,像18米高、直径9米这样大型的装置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艺术家的创作边界也得以拓展和延伸。

  从展览现场来看,本次双年展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体量,都是相对比较大的。双年展的展厅面积变大,使得更多的艺术家选择展出装置、影像、新媒体,“架上艺术”则相对较少。“哪个场馆的墙是包着铁皮的?这让我怎么挂画”,邱志杰一提到场馆的设计就一肚子的火,他说,自己确定了不少知名的艺术家,然而在布展前却发现好好的一面墙壁中间有消防栓等东西,破坏了整体效果,这使得很多艺术家选择不参加展览,失去了不少的好作品。

  缭乱·展示

  从天花板到地面,从窗户到墙壁,从楼梯道转角,每一处小细节都有可能是艺术家精心布置的。楼梯处,艺术家藤原西蒙的群雕《丽贝卡》错落地放在台阶上;大型装置艺术《光,像羽毛一样从空中飘落》直直地从三楼延伸到一楼;露西与乔治·奥塔的“奥塔净水工厂”净化的水围绕着美术馆蜿蜒前进;展厅墙上插着的成百上千根亚光黑的箭,是英国艺术家瑞安·甘德的作品;墙角看似随意用燃放完的烟花盒子堆起来的作品,是蒋志的作品《安静的身体》……

  参观时,参观者需要不停地抬头,俯身,左顾右看,不然,一个转身就会错过一件或是一组作品。预展现场,不少参观者围着《千手观音》、变形金刚观赏,拍照留影,而一些悬挂着的绘画、照片等架上艺术甚至是小型的装置艺术,参观者们的目光也常常只是匆匆掠过,停留时间不长。

  参观时,常听到有人问工作人员这件艺术品的含义是什么,艺术家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喀麦隆艺术家的《帕斯卡柱》让参观者一头雾水,询问之后表示依然不懂,感觉匪夷所思,不能理解艺术家的想法。对于这种现象,邱志杰表示这很正常,今年的双年展主要是艺术家感性的表现,而不是理性的梳理,“你不要因为不喜欢而自卑,你有权利不喜欢,我想这正是一个当代馆的意义之一”。

  让参观者参与其中,直面艺术家艺术的最原始状态,也许是本届双年展的一个大胆的创举,但同时也暴露了观者思路与艺术家构想对接不协调的问题。让当代艺术得到普及教育,让受众在参观时得到满足,似乎国内的当代艺术展需要努力、再努力的方向。


美术报 要闻 00002 让人着“迷”的艺术原生态 2012-10-13 2754216 2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