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深读

文章导航

上林清韵 见素抱朴

张筱膺、朱友舟书画双个展无锡亮相

  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文联、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等主办,无锡市国画院、无锡市书协江苏尚嘉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承办的“上林清韵·张筱膺中国画展”、“见素抱朴·朱友舟书法展”,4月19日上午在江苏无锡博物馆举行。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峰枫、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李啸、无锡市文联党组书记刘基平、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友宪、无锡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孙璘等以及数百观众出席。把两个互相独立的书画个展放在一个展厅,两个展览主人又同在一所高等艺术学院担任副教授,似乎以前的展事中没有碰到过,何况,两个展览主人还是一女一男,“一阴一阳谓之道也”,好玩好玩。

  张筱膺长得靓丽,张友宪认定她是美女画家的重要一员,“师从方骏教授,后执教于金陵,教学之余,寻山访水,得自然之趣,谙笔墨之真情,工山水人物,亦善花卉翎毛。醉心绘事,多方师从,一师于当代名家,再师于圣贤古人,复师于造化自然,博取众长,返征于本心,器道技艺皆有所得,故落笔纵横捭阖,了无所滞。近几年,她又藉丹青与佛家结缘,得以出入丛林,成为许多高僧大德的水墨老师。她的画面上出现了松间的寺庙、绛色的院墙、半开的山门、殿前的石幢、寺后的古塔、塔旁的山月。丛林中的月色,照着佛禅文化的光辉,正为她的水墨丹青开辟出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境界。”个子不大,落笔大方的朱友舟书法则是另一番景象,“极为注重书写性,字里行间有种种‘趣’,情趣与理趣相互生发、相互包容。如果说理趣的呈现与作品形似的显现和变化关系密切,情趣也若隐若现存在其间的话,追求神似的过程则是情趣和意趣共同展现的过程。在审美活动中,书家总是以个人的整个心灵来感受即时状态和人生境况。人生有趣,书法才有趣。也就是说,书家的情感和意向在书写过程中必定相互关联,由此决定了情趣的生发总是趋于意趣的形成,意趣的形成则又涵括情趣的生发。合而为一,就是‘我趣’。朱友舟一个很重要的立足点是明清调,金农隶书和赵之谦的行楷书中兼容一点老米的恣肆和智永的隽永,化为自家血肉,林林总总的作品做到了‘达意’、‘传情’、‘示文’,他是书人,是学人。也是文人。”

  书画家个人书画兼能的展览要提倡,书画家之间书画家兼示的展览更可以多多举办。中国书画渊源相通的传统一定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消失。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我建议静者——参禅的张筱膺再在书法上努力精进,动者——性情的朱友舟则花点时间移情丹青。

  张筱膺,辽宁鞍山人,满族。民盟盟员,江苏省青联委员。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11年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创作方向博士学位。

  朱友舟,1973年生,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师从徐利明教授。《艺术鉴藏》、《艺术中国》等期刊特约编辑。曾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毛笔、笔工及书法创作》,并参与文化课题《中国书法创作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作品多次参加国展。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深读 00021 上林清韵 见素抱朴 2014-04-26 3443802 2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