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阅读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前言

  鲁虹先生的《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是一部从观念到体例都别开生面的史著。

  2006年,他出过一部《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4》,书名即显示出鲜明的价值取向。而本书正是在前著基础上写成,其目的诚如作者自序所言,“就是想以文图相配的方式向广大学生与读者生动而清晰地评介这一新艺术传统由诞生到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研评对象既定而明确,由此便将同一时段的非“先锋艺术”予以割舍,从而也就表明了该书内容的新锐。

  譬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老画家包括若干大师级人物都还健在,正从“文革”劫余的废墟上重新出发。倘是一部面面俱到的艺术史,应该会用相当篇幅来评介一番“老树新花”。然而本书中,除对勇于变革的吴冠中着墨较多,又因观念相合或论述需要偶尔会举到《雀墩》(林风眠)、《丽人行》(程十发)等作品外,基本上对这个有着深厚功力的老人群体未予置评。同样,对许多当时正值中青年,如今渐入佳境,却并无前卫意识的画家,本书也一概予以忽略。

  而对纳入评述范围的艺术,著者所下功夫殊深。首先是史料(包括文字和图片)丰赡,史实确凿,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1978年至2008年,正是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艺术领域最缭乱缤纷的30年。鲁虹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担任《美术思潮》编辑,90年代去深圳后成为著名策展人和诸多艺术研讨会主持人。作为历史亲历者,他对30年间的画坛风云、美术新潮可谓如数家珍,曾按时序(从1979 年到 2009年)主编出版过 4 套图鉴。全局性的把握使他能对历史的曲折前进与变迁作出合理分期(即书中划分的4个时段),并对各时段的代表性事件、人物、作品作出客观的遴选与评介。对于青年学生和像我这样的一般爱好者来说,本书足以让我们对当代先锋艺术的潮起潮落、云舒云卷有所认知。

  因为熟谙历史,著者谈任何时段的艺术,都能清晰地勾勒出相关的政治背景、思潮脉络和社情民意,并通过“相关链接”和“相关作品”等富于创意的设置,对上述内容作更详尽的阐明。这是该书的又一特色。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其名著《艺术哲学》中曾从“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出发,谈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本书对时代环境的描述堪称把握了当代艺术在各时段或萌生壮大或彷徨求索的“精神气候”。阅读之际,它曾多次将我带入往昔岁月,勾起旧的回忆,引发新的思索。譬如星星画展,我不但看过,还记得同时期有个由“四月影会”举办的名为《自然·社会·人》的摄影展与该画展一起给沉闷已久的艺坛带来了一股青春气息。又如程十发是我相当熟识的画家,30多年前曾为其书画集写过多篇序言,但并未从“精神气候”方面予以阐释。而本书却在评介“后文革”时期的创作时,于“相关作品”中举到程氏的《丽人行》,指出“曾被视为禁区的古装画又出现在了美展与报刊上”。这就从政治气候的改变,从历史的高度对作品意义作了新的评价。

  著者对新生事物满怀热忱,但评述、分析又十分客观理性, 这就使一部新潮著作读来并不偏激,即便是对传统艺术比较偏爱、对当代艺术比较陌生的人恐怕也都不难接受。这一平和公允的持论特色体现在本书的各章各节。且以第四章第六节为例,该节谈的是当代艺术的“再中国化”问题。著者首段即从前文所谈“精神气候”入手,指出今日的“文化情境”已与上世纪“八五时期”不同,“如果说在当时,出于特定原因,艺术家们主要突出的是反传统的价值观,那么,今天的艺术家恰恰应该与传统联接来进一步解决‘再中国化’的问题。而之所以要这样做,乃是由于历史的上下文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决不能简单地用‘此一时,彼一时’的机会主义态度来加以解释”。这段话平实理性,且符合辩证逻辑,“否定之否定”当然决不意味着回到原始起点,而是指事物螺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本节的后续段落中,著者进一步论述1978年至1984年艺坛的两大趋势及由此带来的转折性变化,1985年许多青年艺术家采取的“反传统”和“接轨西方”策略的正面意义与负面影响,80年代中期以后少数艺术家意识到“本土价值”而走上“再中国化”之路,等等,最后又提请艺术家们于探索途中要注意避免“简单挪用政治符号”和“商业国粹主义”。凡此都显示出他眼光的深邃与持论的周全。由于这是全书的最后一节,读来更带有总结和前瞻的意味。

  本书的体例也别创新格,值得一提。前面已经谈到,本书每节正文后面,设有“相关链接”和“相关作品”,前者是对重要活动、事件的说明,后者是对代表性作品的解读。因为有此两项设置,正文的论述就避免了繁杂和枝蔓,而显得简洁和流畅。同时将相关的活动、事件以“链接”形式逐条列出,解释也就更加详明清晰。至于将作品用图配文的形式列出,其优长就更明显。由于审美习惯等各种原因,先锋艺术作品对于许多观者来说不容易领会,现在有了针对具体图片的文字分析,当然能增进理解,从而获得更丰厚的审美享受。

  此外,作为教材,书末附有《中国当代艺术大事表》,各节又有“复习要点”,包括名词解释和思考题,这对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掌握重点,提升鉴赏与研习能力,无疑也是非常实用而有帮助的。

  俞汝捷,浙江上虞人,1943年生于上海,早年师从文史学者瞿蜕园,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现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史馆特聘研究员、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小说理论和小说史研究,兼研诗词、书画及其他。所撰《小说24美》获湖北省最高文艺奖——首届屈原文艺奖;其他主要著作有《学诗26讲》、《人心28论》、《幻想和寄托的国度——志怪传奇新论》、《长江小说史略》(合著)、《黄鹤楼碑廊诗注》及长篇小说《李自成(精补本)》等。


美术报 阅读 00017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前言 2014-10-25 3634177 2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