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鉴藏

收藏必备的
“四种能力”

■赵畅

  收藏,其实也是一门技术活儿,是一种能力,其中也包括鉴定水平。

  从最基本的角度说,收藏离不开“在听闻‘故事’中发现‘事故’的能力”、“在看察局部中把握整体的能力”、“在考究细节中捕捉破绽的能力”、“在透过完美中揭示败笔的能力”。这“四种能力”提升得越快,鉴定水平就越高,就越能远离赝品市场,从而使收藏进入良性循环。

  初入收藏才都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即使是著名藏家马未都先生都未能幸免。收藏“吃药”,并非不能避免,关键是要接受教训,从而在听“故事”中自我长大。所谓接受教训,就是今后碰到有人给你讲“故事”,你可以听,但不管人家讲得多有声有色,你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学会怀疑,学会辨识。因为人家讲“故事”的目的,就是诱你相信,你一旦笃信之,就意味着你已经上了人家的当。接受教训,在听“故事”中观言察色,从而在其言行举止中发现“事故”。最近读《特别关注》,读到《冯骥才观人辨玉》一文,颇有同感。有一次,他被请去鉴赏一批古玉,还尚未看到古玉,“那位信誓旦旦讲自家祖上收藏‘故事’的妇女,在收放‘古玉’时,那打包捆扎熟练的动作,就是一个‘潘家园’”,他由此认定这是一批赝品。作家冯骥才之识得破,看出“事故”,自缘于其鉴赏固有的底气,缘于其不相信“故事”, 以及敏锐的观察力。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是紧密相连的因果关联、逻辑关系。如一把紫砂壶,壶盖是局部,壶身也是局部,两者应有有机联系,换言之,壶盖应是配壶身的,两者之间紫砂质地的协调、制作工艺的统一、印章签名的吻合等。只有这些局部的形式与内容上相一致,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这把紫砂壶的完美。收藏古董亦是如此,只有经过一番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功夫,才能找到局部与局部之间内在气韵是否一致的答案,从而真正从整体上去把握某件藏品的真假、品位的优劣。有位藏友曾经看到这样一件由钵形盏、灯柱和人头形承盘三部分组成的青瓷灯盏。从下往上看,盏和柱该是一体的,但人头形承盘有问题。因为这种形制的承盘只出现在人形灯中,从造型和釉色上看,是西晋的东西,而盏和柱明显是东晋的东西,由此断定,这是一件撮合品,本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不是一个整体。

  细节决定成败,鉴定藏品,看局部是一个方面,看细节更为关键,被人忽视的细节中往往藏有破绽。一位藏友收藏了一把南朝龙柄鸡首壶,初看,整体感觉在规整之中不失灵动、灵动之中不失大气。然而,细细看去,便看出了问题。一位收藏青瓷已经多年的藏家向他指出了壶沿口有修补和鸡首曾经脱落两个问题。藏友不信,这位藏家拿出一个角币,依壶口缓缓划去,只听未补处声音脆响,补过处声音沉郁以至消匿。鸡首与壶身连接处用角币划去,也显同样的毛病。这位藏家还指点着告诉我们:粘接处的裂纹走向与周边的原始裂纹不般配,且颜色呆滞。说着,他又用缝衣针触划,但见粘接处的釉色层都呈剥落状。从观赏的角度说,修补或许并无大碍,但从收藏的角度说,自会大打折扣。

  在赝品市场,我们都能发现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凡收藏价值愈高的藏品,仿制者愈多。同理可得,凡价值高的藏品,仿制者也总想仿得愈加完美,因为愈像愈完美便愈有人信,愈有人收藏。羊,是美的化身,也是吉祥的象征。越窑青瓷中,将器物做成羊形,既象征美丽,也寓吉祥之意。笔者曾去藏友处赏羊形器,藏友小心翼翼拿出来让我观赏。乍看,此羊形器自是做工了得,且是典型的西晋风格:羊作俯卧状,昂首鼓睛,双角绕耳并卷向头部眼角。颌下有须,头上刻一圆孔。背饰弦纹作脊,脊端贴短曲尾。束腰,施青釉,釉色亮泽。然而,看着,看着,我总觉得这羊形器太过漂亮,太过完美。这不,刀工过于圆润而乏拙朴,胎釉过于浮亮而缺乏些许从地下出来的泥性和历经千年的沧桑感。或许是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过于完美即是缺点”之理,我隐隐觉得这件藏品很有可能是一件高仿品。事后,经其他青瓷专家鉴定,此件确是从外地流入的高仿品。

  而今,收藏市场可谓波诡云谲,你要拒绝赝品,收藏真品、珍品,就得不断提升包括上述“四种能力”在内的自我鉴赏能力。提升能力,别无捷径,必须多学习、多交流;别无他法,必须多实践、多接触。


美术报 鉴藏 00012 收藏必备的
“四种能力”
2015-02-28 3791733 2 2015年0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