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鉴藏

曾熙的艺术及作品市场走向

■朱浩云

  提起曾熙,恐怕当今许多青年藏家对这名字比较陌生,实际上他是20世纪清末民初书坛画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当时,曾熙作为清朝遗老,曾应李瑞清之邀移居上海习字买画,由于曾熙书画功力深厚,个性鲜明,故极受当时市场青睐和追捧。为此,投他门下的弟子无数,一时间,书法学曾熙成为了书坛的时尚。曾熙自称“南宗”,李瑞清为“北宗”,世遂以“北李南曾”称之,并享誉大江南北。

  研习北碑 宽博纵逸

  曾熙(1860-1930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书画鉴赏家、收藏家。近代海派书画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民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齐名。初字嗣元,更字子缉、季子,号俟圆,晚年号农髯, 湖南衡阳人。光绪二十九年殿试中进士,升任兵部主事,旋又兼任提学使、弼德院顾问。光绪三十一年返湘,先后主讲于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今衡阳师范学院),兼任衡清师范学堂(今衡南一中)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担任湖南咨议局议员、副议长,并任湖南教育学会会长,参与君主立宪活动。

  辛亥革命后,曾熙成为寓居上海的清朝遗老之一,在上海以卖字为生,与李瑞清两人为生死之交。曾熙还为“海上题襟馆书画会”成员,并以书法闻名于世,那时跟其学书法的不少,张大千就是曾的入室弟子。据说,张大千生前曾说农髯先生是其一生受益最深的恩师。1930年曾熙病逝上海后,张大千扶柩至恩师家乡,在墓傍筑庐,守孝一个月尽孝子礼……

  曾熙50岁开始学画和书法。曾的书法主要学石鼓文,援碑入帖,喜好《夏承碑》、《华山碑》、《史晨碑》、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尤好《瘗鹤铭》、《金刚经》等,他的书法风格的形成得力于《夏承碑》、《张黑女墓志》和章草三者,曾熙虽主要研习北碑,但也不自囿门户,康有为曾将他的八分书与何绍基并提,沈曾植称其“沟通南北、融会方圆”,即是指曾熙在风格上持灵活汲收的态度。

  晚年的书法融南北为一家,擅长正、隶、行、草、篆,在艺术上的追求较近似于康有为,康有为以魏碑和六朝墓志为书法正宗,沈曾植本来在风格意识上也相去不远,但沈曾植开拓性强、视点高。曾熙可说是守成者,而且准确地说,是仅以清代碑学传统为尚的守成者。除康有为、沈曾植外,陈三立、谭延闿、胡光炜、马宗霍等书法名家均对其有很高评价。60岁以后,曾熙也画一点山水、木石、花卉,作画不求形似,别有逸致,但成就远不如其书法作品的成就。辛亥革命后,一度在湖南家乡闲居,后受李瑞清之邀赴沪鬻字画,授门徒为生。在书画界名声显赫,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与李瑞清、沈曾植、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张大千、谢彬、康和声、萧迁、马宗霍皆出其门下。1929年全国第一届美展和第四、第五届中日绘画联合展,曾熙均有精品展出。上世纪30年代,他的一幅墨梅被推选参加柏林中国名人画展,刘海粟后来把此作编入了《中国名画辑》。著述有《左氏问难》十卷、《春秋大事表》二卷、《历代帝王年表》二卷、《和陶诗》二卷及《书画谈艺录》、《诗集》、《文集》各若干卷。

  书画皆能 潜力较大

  曾熙的存世作品不少,且很早就在市场上流通。民国时期,曾熙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书法作品一度风流沪上,与李瑞清、沈曾植、吴昌硕等争奇斗艳,各领风骚。20世纪80年代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开拍中国书画后,曾熙的作品偶尔也在拍卖场上露面,由于作品少,不能形成固定价格。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艺术拍卖的兴起,曾熙的作品在海内外拍卖行亮相较多。1993年,他的《篆书》在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以0.99万元成交;同年,他的国画《一叶轻舟》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9万港元拍出。1995年曾熙的《楷书五言对联》被朵云轩拍至1.98万元;《松竹菊石》四屏条在苏富比拍卖会以 9.4万港元拍出。以后,曾熙作品有较大回落,且常出现流标。步入21世纪后,曾熙的书画开始受到藏家的关注和青睐,价格扶摇直上,并成为各大拍卖行固定拍品。2005年《简笔山水》在香港苏富比获价20.35万元;2009年《10开山水册》在上海嘉泰估价仅8.12万元,上拍后买家竞投踊跃,最后以64.96万元成交;2010年《集临汉隶》手卷在中国嘉德获价59.36万元,创曾熙书法最高价。

  近两年,市场上只要有曾熙精品露面,都会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2012年《幽林闲居图四屏》在北京长风获价69万元,创曾熙绘画作品最高价;2013年《行书四屏》在朵云轩获价49.45万元。从市场行情看,曾氏的绘画作品要明显高于书法作品。如果与李瑞清相比,不难发现,曾熙作品明显比李瑞清要“热”,价格也高。后市有望继续延续这一态势。


美术报 鉴藏 00012 曾熙的艺术及作品市场走向 2015-02-28 3788997 2 2015年0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