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副刊

民族文化
复兴的探路者

  自1995年我慕名到湖北武汉周韶华先生家距今已20载,这期间了解到周老1929年10月生于山东荣城,12岁参加革命,是中国画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和理论建树者。去年12月获得中华文化促进会和香港凤凰卫视颁发的“中华文化年度人物”,今年8月又获得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这些都是对年近87岁高龄周老的赞誉。

  记得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周老创作《汉唐雄风》系列组画,我送上一套北魏时期造像碑的拓片。此造像为四面雕刻,长88厘米、宽44厘米、厚20厘米,正面上部为幔帐,中部为释加牟尼像,两侧侍者分别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菩萨,下部刻有铭文,因年代久远,已剥蚀涣漫。造像头饰螺髻面庞丰富,身披通肩袈裟,袒胸赤足,躯体比例匀称,表情慈祥,体现出佛的大慈大悲、广度众生的旨意和神情,造像的两侧各有三位小佛,后面为三圣佛。

  周老在此拓片上进行创作,运用黑红两色,在白色宣纸上加以晕染,使之墨彩交融。黑色浓重典雅,代表未知世界,白色纯洁神圣,象征着光明;红色体现穿透历史的生命力;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神秘感和穿透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该画是《智慧之门》。此画长123厘米,宽123厘米,后收录在《汉唐雄风》古往今来系列。2005年底周老将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加上早年的捐赠,中国美术馆已收藏有先生的数十幅作品,足以说明周老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位置和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周老的《梦溯仰韶》、《荆楚狂歌》、《大漠浩歌》、《黄河》、《长江》、《大海》、《神游太空》及《天人交响》书法等系列,无不是宏观上思考当代文化。他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探寻民族文化的源头,从民族文化的巅峰期的精典作品中吸取乳汁,从雕刻壁画以及民间艺术中补血,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复古,是重新解读传统,是历史的再现,是文化的推动者和创新者。

  面对这些作品,我们的心灵是打开的,有种与天地往来的感觉,有宇宙的空间感,画面充盈着阳刚大美,浩然之气。观者有画外有画、境外有境的感觉,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

  周老一肩挑古今,一肩挑中外,是行走在东西方两大文化中的勇士。以他的横向移植和隔代遗传论及全方位观照论等为依托,画风将水墨的韵味、版画的构成、油画的色彩融为一体,建构全新的新东方文化艺术,使中国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成为可能。在我看来,周老不仅是一位探路者、引路人,更是一面鲜明革新中国画的大旗。

  周老的作品像泰山,自强不息,以拔地通天的气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这里我也借此表达对周老的敬仰之意,并衷心祝愿周老福寿康宁、艺播四海。


美术报 副刊 00024 民族文化
复兴的探路者
2015-10-31 4054573 2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