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拍卖

周沧米书法艺术

  周沧米书法艺术

  ■朱益

  周沧米先生(1929-2011),原名昌米,别号雁荡山民、蒲溪达亮。斋名荆庐、浴牛书屋。浙江雁荡山麓大荆镇人。沧米先生少时游学武林,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先生学,又谒访沙孟海、林散之、夏承焘、陈子庄等名家,同时又与金石学前辈学者黄宾虹、余任天等有所过从,请益探讨,见闻益广。生前曾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新中国浙派中国画的重要人物。其在书学领域亦取得非凡成就。

  周沧米先生以擅画人物、山水、牧牛闻名海内外,但其一生成就亦是多方面的。当其本色,是画家更是书者。书画而外,诗词金石、画像碑石、国学史文,无不精通。传统修养完备,已至通化之境。沧米先生以画显名,晚年书名亦大显,观者往往不以画家书待之,作为画家是为难得。沧米先生书法自成一格,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早年(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书法,从王字入手,是时书法基本上是为绘画落款服务,主要学右军,参以唐欧,字型长梢秀气,多棱角,间架硬朗,可从当时50—60年代的作品上印证。与当时的许多画家相似,主观上没有独立书法的意识。因此这一期间的独立书法作品几乎不见。

  中年(20世纪60年代后期-90年代早期)书法受余任天影响较大,同一时期因开始对浙派人物画进行自我反省,特别是对绘画线条的传统性(笔墨)的思考,更推动了其从书法中寻求绘画线条本源的探索。为了加强书画线条的厚度,开始专门研习碑版,主要研究《石门颂》、《石门铭》、《爨宝子》、《爨龙颜》、《好大王》。因此这一时期的字体方正,型多魏隶。有较多的书法作品创作。此一时间亦有少量画面题款用篆隶题写,书法创作往往行隶相间,墨不求浓。

  老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10年代中期)书法,进一步对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进行思考和实验,对苏东坡的“书画本一律”、石涛的“一画论”和黄宾虹的“笔法五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其绘画作品的造型和创作上以书入画的特征非常显著,可以看到其特有的个人风格和笔墨特质。此间有大量的书法作品留世,其书法作品在魏碑的基础上重又回到帖书,对徐青藤、王觉斯、苏东坡的作品青睐有加。“既脱天腕,仍养于心”,由眼入手,由手转心,取行草绵迭婉转之势形成了自己墨浓味拙的“苍藤体”。

  晚年(21世纪10年代后期)书法,人书俱老,每日握笔不辍,及到行走困难仍在他人搀扶下努力书写。此一时期悬腕转指,不专以何体,特别逝世前两年多写自作诗,纯以书写心境。已经不在意绘画线条和书法线条间的转化,纯由心生,字型由熟转生,多飞白,多逆锋。错综变化,行以己意。其雄莽独出,盖不虚誉也。


美术报 拍卖 00013 周沧米书法艺术 2015-12-19 美术报2015-12-1900011;美术报2015-12-1900014;4103958 2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