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是魏碑
■本报首席记者 蔡树农
巍巍是魏碑
■本报首席记者 蔡树农
碑刻金石拓片近年逆势上扬,在收藏拍卖界、学术创作界双双飘红。这中间,魏碑墓志摩崖文字更以其书法、文献、器物考古等诸多价值集合一体而备受业界青睐。
4月18日,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在十三朝古都洛阳牡丹花的香艳春风中揭幕。洛阳是中国书法发生与演变的核心地区之一,书法遗存资源丰富。魏碑是洛阳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被誉“魏碑圣地”,大名鼎鼎的《龙门二十品》又被奉为是魏碑的顶级精品,也不断被研究学习宣传。
中国书协副主席宋华平出席讲话,河南省书协副主席李强学术主持的“魏碑书法论坛”堪称亮点,它把魏碑书法大赛、魏碑书法论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招请起来一同探讨魏碑书法、书史、书论、书创的方方面面,显然对当代魏碑书法雅化创作的推动会留下一笔精彩的书写。
清朝开始的金石学“入侵”书法,一直到民国,再是新中国成立,差不多许多最重量级的书法篆刻大家都受到层出不穷的金石碑刻墓志的影响,凡是开宗立派的那更必然与碑学运动存在深厚的兄弟加同志的关系。整个中国书法艺术的嬗递到了这个阶段,书法流派、风格、学术的风雷激荡可谓空前绝后,而只要是个性化面貌极其强烈的书法大家,无论是虬健或绵柔,根源无不追寻到碑版瓦甓崖志。单纯的帖学大师如果向前回顾,很难是古人的对手,而且即使是这些帖学大师,谁能保证说他们的眼睛一点都不被碑志“污染”过呢?事实上,还能在碑学兴盛包围的状态下写出有实力的正统帖派书法,其抵御碑书不侵的识见功夫岂可低估!
魏碑一定程度上属于书法的异端。承续秦汉遗风的魏碑书法在书法蜕变接近最后完善的时期,竟然以一种彪悍、粗犷、雄浑、虬健、清劲、古怪、庄重、野逸、宽舒、隽秀、婉约、整饬、方锐、草率、简约、峻宕、朴茂、空灵、气厚、骨感、苍凉、高迈、磊落、生辣、郁华、险绝、平正等审美取向多元杂交的恢弘复合型气象彪炳书史,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为不变,书体以楷为本,却包容了籀隶行草结体与用笔,神出鬼没,羚羊挂角,归纳其中的精典碑志崖刻,很难想象不是兼具文字学功底的“文人书法家”发挥了主导作用。目前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几乎忽略了魏碑的庙堂气、学术性,往往夸大它的刀笔技术性含量和“草莽”色彩。另外一点,当年入主中原的“异族”统治者,带有游牧民族的壮硕血性以及主动“汉化”后产生的文化(字)陌生感,他们尊重汉文化、汉文字的优良品质时大刀阔斧地敢为天下先的革故鼎新为他们的伟大凿刻奠定了基础。所以,书体文字的微妙胎息的背后,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光环笼罩,仅仅从书法到书法是看不出魏碑书法为什么会出现大融合的趋势,它何尝不折射汉族和少数民族联姻通汇友善的民族大融合!魏碑丰富多彩的书法交响说明,当一种基调确定下来时,“配乐配器”的自由补充是多么重要,否则单一的声部很容易让人乏味,生命力亦随之减弱乃至消亡。
李强总结论坛提及晚清杨守敬出使日本给日本带去北(魏)碑书法,从而引发日本革命性的书法运动,不愧为日本书法的现代化之父。偏于阳刚又不拒绝温柔、左右逢源的魏碑书法日本方面一接触便火花四溅,势不可挡。日本现代派书法,如少字数书法创作正是魏碑书法挺进书法艺术实验的最佳范本。日本经济国力的强盛期,恰恰是日本书法劲刮魏碑风的过程。今天中国经济腾飞,国力上升,中国书坛同样出现了顶礼膜拜魏碑的奇异景观,除了书法,魏碑对当代中国印坛的篆刻创作渗透非常显著,特别是边款,魏碑所能提供的养料太多太美太棒了。
“魏碑无不佳者”,巍巍是魏碑。但对魏碑的取舍牵动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的眼力。碑帖合璧作为口号人人会喊,付诸实践,能成功者寥寥无几。徒具魏碑颜貌特征而不知来龙去脉是不可能到达自我创新的制高点的。对于魏碑,我们务须花气力打进去,打到“井喷”,然后再反省我们是否有能力“无论魏晋”地开发自己的魏晋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