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砚边

家山入画

——胡波笔下的沂蒙风情

  2008年的一次偶遇,我认识了画家胡波先生。那是在临沂的一个艺术基地,他当时正面对风景油画写生。我被他全神贯注地沉浸于画画所吸引,继而喜欢上了他作品中独特的构图以及光与色的处理,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他的为人和艺术。胡波老师对绘画与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早已贯穿于他的笔触与色彩之中,融注于他笔下家乡的山水之中,潜移默化于他的创作、为人的点点滴滴中。

  胡波1981年即毕业于临沂教育学院,师从王小古、黄泽昌等先生,1992年又在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学习,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因为身处教学的关系,他在素描、油画、水彩画、艺术理论等方面都有探索。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他一直坚持艺术创作,他善良热情、幽默风趣,因其性情豁达豪爽,广交画坛艺界朋友,在绘画创作中常常胸有成竹,如丹青笔飞色舞、信手自如。已届“知天命”之年的他,凭着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以纯朴的沂蒙人的坚韧与执着,创作出一幅幅纵情讴歌沂蒙风情的画作,成为沂蒙画坛上的一位实力派画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我的艺术之路。作为山东省美协会员、右军书画院画家,他多次参加省市级美展并获奖,许多幅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所收藏。并引起了国内美术界人士的热情关注。

  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上他的艺术表现,使胡波的作品既有写实性又带有创新性。沂蒙具有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又曾是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不乏极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绘画题材:从自然到人文,处处透情溢彩,这为胡波的绘画,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胡波选择了熟悉的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突破口。因此,他注重写生,强调从生活中提炼艺术语言,在自然中寻求单纯而有典型性的造型。“把画架搬到户外”,这不仅仅只是把生活与绘画做为艺术去整体思考,去结合表现,而是绘画方式的变革和题材选择,也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对景抒情,并捕捉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变化效果。带领着学生和一批志同道合的美术教师,利用节假日,他身负画夹,踏遍险峰峻岭、走村串巷,沂蒙山区的山水沟壑、树木草林、村落山寨,到处都留下了他采风创作的足迹……朝看飞鸟暮归还,晤对自然领神韵。风景、人物,静物、花卉等,都在他笔下得到艺术的呈现。最能代表他个人艺术水平的,是沂蒙山老区的系列作品。沂蒙大地上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牛羊茅屋、老街石墙,以及纯朴的山里人,在油画布上呈现出丰富而又富有情感的色彩关系,所包含的人文风貌亲切而又生动。艺术的广泛选择性和艺术创造的多元拓展。颜色简单平常的沂蒙物事,在他的眼中却充满丰富跳跃、热情火辣的五彩。这些平常的画面内容,表现在笔下的画面却色彩洋溢丰富,让每一个身处沂水、蒙山的人,感到亲切清新。他的画不仅是笔触狂野的表现色彩的色阶,也不仅仅是以修养玩弄色彩,作品都具有独特的情怀和匠心独具,让人能在一片绚丽抽象的色彩中去感受景物的意境。他赋予画面以他自己独特的生命,用油画颜料,来解读自己对世界独创的见解和对世界的认知及感受,徜徉在作品的色彩中,尽兴宣泄着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与众不同和独有的感觉。

  以沂蒙大地为题材,以浪漫、抒情的笔调写生,艺术地去表现这片勃发无限生机的热土,钟情生活、豁达开朗的艺术家情怀,在胡波的画面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他的《山村小学》、《日落蒙山》、《蒙山之槐》、《夏日》等作品,正是注入了画家对沂蒙山老区既纯朴又深厚的感情。让人如饮甘泉,被他独具匠心营造的画面氛围感动。你会恍然体会到作者是借老区的题材及人文风情,描述和表现了热爱沂蒙老区的人民、赞美讴歌了沂蒙山老区这片光荣而又美丽,浓郁而又壮观的热土。曾几何时,沂蒙风情遍传中华大地,沂蒙文化也成为祖国文化大河中的一个重要支流。胡波的作品也传承着沂蒙精神,他就是一位抒发和弘扬沂蒙精神的风情画家。


美术报 砚边 00011 家山入画 2016-06-25 12898280 2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