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书法

文章导航

夏宇:彩墨书法画 跨越东西

■俞海滨 管继平

  近几年,沪上艺术家夏宇展事频繁、新作迭出,颇引起同道之关注。继2012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问道书艺”之后,今年又刚刚南下浙江台州,于台州市政府大楼举办了“问道书艺台州展”。一些书坛“大咖”观展后纷纷不吝赞词,评价夏宇的作品是“书法与色彩、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使纯粹的书法产生了别样的情致,表象的色彩更凸显出对传统笔墨精神的内在追求,真正做到了艺术同源,为传统艺术开辟了新路。”

  敬畏传统

  夏宇出道非常早,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20岁出头的他,就已经在权威性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上获奖了。韩天衡先生曾在《西泠艺报》撰文对弟子夏宇的篆刻这样评价道:气局壮伟、用刀朴厚、有汉凿印的风神,飞动激越,刀笔间有创作的充沛感情。夏宇从6岁起就拜杨永健、徐伯清等先生为师学习书法,12岁又师从叶隐谷先生学习篆刻。可以说,他打下了厚实的笔墨基础,从正草隶篆,到汉简魏碑,都广泛涉猎。平时夏宇更没有停止读帖的功课。无疑,夏宇的艺术起步是正统一路。那种试图完全背离传统、彻底抛弃传统的现象,应该说,这不是书法正途。

  新锐融合

  我们通常理解的传统书法,主要是以线条和水墨来表现,并无色彩与绘画的参与。为了丰富书法创作的手法,夏宇别出心裁,将单一的线条通过枯湿浓淡、徐疾变化,加入色彩块面,再运用篆刻的章法,造成字与字之间的挪让穿插、左右顾盼。在用色处理上,他利用生宣渗入、化开的特点,通过反复宣染、积染、重叠等不同手法,以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表达出作品丰富的内涵,通过黑色笔墨与色彩的有机相融,让人产生对色彩的感观和心理的互动。夏宇更从儿童的绘画作品中获得灵感,从那稚嫩拙朴的线条、大胆夸张的结构、明亮斑斓的色彩等方面,不断丰富他的彩墨书法画境。可以说,夏宇大胆开创了一种融传统书法、篆刻以及色彩等多种元素的艺术形式——“彩墨书法画”。 这种“彩墨书法画”尝试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融合。

  跨越文化

  夏宇的“彩墨书法画”在敬畏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色彩等理论,通过色彩的变化处理实现“彩墨书法画”的艺术个性。当然,由于语言的限制,目前西方人对中国书法的理解力有限,需要充分依托和利用其他艺术元素或多种艺术语言诠释书法艺术。夏宇没有走当今那些流行怪异的所谓“现代书法”之路,也没有走工艺性的装饰画之路,他的创作多是以可读可识的抽象线条为根。夏宇也多崇拜20世纪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大师那极尽人体夸张变形之能与色彩组合,构成的强烈现代绘画风格无疑也触发了夏宇对艺术创新的思考:为何不能以书法特质为本,张其态、变其形、融其色,赋予它新的生命呢?中国文化以中庸含蓄为根,西方文化以彰显个性为主。夏宇“彩墨书法画”正跨越东西方,使西方人或者说即使是不识汉字的域外人士也能通过直觉感知和理性感悟,对中国书法的线条、节奏、韵律、意象等产生和谐之美的享受。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书法 00028 夏宇:彩墨书法画 跨越东西 2016-08-06 12922625 2 2016年08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