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砚边

素问荤答话逸仙

  前几天,与友人去君匋艺术院藏品科见高逸仙,我说,我为你量身定做了“衣裳”,应该适合你穿的。衣裳对于女人亦如美酒对于男人,都是提神吊胃口的好东西。逸仙立即兴冲冲地要我说来听听。我说留意了这几年你的艺术创作动态,还真说不清楚呢。她话锋一转,说正在编辑自己的一本集子,让我把说不清的写出来。不日,就在邮箱里收到了她发来的国画近作、印艺印痕、行记随笔、鉴宝心得以及师友们对她的点评若干,琳琅满目。

  逸仙与我同庚,略长我数月,她的两位老师钱君匋先生和沈伯鸿先生也是我人生经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认识逸仙已经很多年,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我为了贴补开销,每逢闲暇会去上海一些老先生家里求购字画。在大巴车上数次不期而遇逸仙,她是拿了自己的作品去老先生家里求教请益。同是求人拜菩萨,我是为了谋利,她是为了心爱的艺术,我不禁为她的勤奋与执着默默赞叹,心想,此女子日后必将会绽放出绚丽的艺术光芒。

  现在,读她的画,有笔有墨,格清气长,既守住了传统正脉又能自出机杼。其笔下所作水仙、葵花、紫藤、苍松、清供等,或婀娜,或摇曳,或虬劲,或灵逸,无不展现出了她的敏锐思维,有些作品逸仙根据画面需要还题上书卷气十足的长跋,这在女画家中也属罕见的;品她的印,用刀爽利,正气盈怀,不纤不媚,堂皇醒目,无制作气,近作“素问十年”、“君子比德于玉”等都透露出了她治印风格上的新气息;看她的游记,似涓涓细流,有血有肉,有情有景,温暖人心,又如猛士高歌,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叩人心弦;读古识宝,与古人先贤对话,师古而不泥古,不卑不亢,娓娓道来,将一件件艺术瑰宝拿捏得既精准到位又植入了现代人审美的新观念,没有下苦功夫钻研艺术史论是写不出来这样的读古感受的。

  一个女子专一艺已属不易,逸仙能在诸多艺术领域里齐头并进,而且,每一个单项都玩出了名堂。凭我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浪迹艺术圈的经验与判断,我敢肯定地说,逸仙的才华放在全浙乃至全国,在这个年龄段女性艺术家里是绝对拔尖的。这就是我量身定做给逸仙的“衣裳”。

  逸仙在艺术园地里能耕耘出如今令人刮目相看,耳目一新的成绩。这与她在学艺之路上转益多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尤其令人服膺的是逸仙在尊师重道方面的良好口碑,为她的艺术人生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比如,她一心为启蒙老师刘雪樵先生出画册的用心;她在沈伯鸿、袁道厚两位老师画展上的忙前顾后;她为宣扬钱君匋先生身后名的不遗余力,旁人都一一看在眼里。尊师重道是一个人人品、艺品、修养的客观反映,人品决定艺品。

  说了一通好话,我可以找找茬吗?说实在要挑逸仙的毛病还真不易。潘天寿先生有一方闲章叫“宠为下”,意指受世俗一般人喜爱的作品是下等品。好的作品应该是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与强烈的个人符号的。以前参加过许多中青年画家的展览,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这个人可惜结壳太早了,没发展希望了。”而今对逸仙,我想说以你的吞吐能力,不能再走四平八稳的创作之路了,画几张写生稿,有点新意,但个人符号依然没有显现。有君匋艺术院库房内先贤巨擘原作纯正法乳作营养,有这么多好老师循循善诱施仙露,秉性聪慧的你拥有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中国现当代出了何香凝、周思聪、吴青霞、陈佩秋等卓越的女性艺术家,她们的成就当是你攀登自己艺术高峰的不竭精神动力。我衷心期待逸仙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而又具有个人标签的作品来。

  因是,相熟相知相信,才说了一通大白话。至于,逸仙看了会紧蹙眉头还是莞尔一笑,我就不管啦!


美术报 砚边 00010 素问荤答话逸仙 2016-10-15 12954838 2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