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域外

这是瑞典经济环境所迫

  瑞典东亚博物馆与中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的收藏汇集了有关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的考古、古典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藏品,藏品共10万件,其中90%是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在西方排名第三(考古)、第四(艺术)。它的历任馆长中包括考古学家安特生和汉学家高本汉。瑞典民间已经发起了一场拯救东亚博物馆的行动,在中国国内文化艺术研究领域,除了对此的呼应,还有着怎样的声音呢?

  邵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当然,我们都希望保留东亚博物馆。但是问题的根子不在这里,而在于博物馆的经费不足,进一步说欧洲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富有了。博物馆被关停或者合并,并不是瑞典方面不重视东亚文化或者对非西方文化有什么歧视,实际上就是无财力维持。签名、呼吁或者请愿,这是大家的民主权利。但是,我觉得不会有什么作用,因为钱的问题无法解决。瑞典是酷寒之地,博物馆要运营下去,经费开支非常庞大,如暖气费、人力劳务费,以及展品的保存、科研,每天花费巨大,但是人流量不会大,如果关停或合并一些非主流文化的博物馆,采用比较省钱一点儿的办法,这也是无奈之举。我们能干预瑞典政府的预算吗?或者通过民间资金补齐缺口吗?如果不能,即便通过请愿暂缓关闭或者合并,等支撑不下去,恐怕结果还是一样。”

  那么,如今对于东亚文化艺术及其研究的地位,关停或者合并会是一个警惕性的事件吗?邵彦说,“我不觉得需要那么紧张。西方的汉学兴起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国家,汉学是西方国家了解当时中国的很重要的渠道。西方花那么多的人力财力来收集研究中国文化,肯定有他们的立场和需求。然而,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国家。西方要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有很多种途径,汉学研究只是其中之一;汉学本身也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路径,不会完全系于一个博物馆。”她还提到:“对欧洲人来说,东亚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一种,倘若接下来合并成一个世界文化的博物馆,瑞典政府的思路也可以理解。我们不用觉得东亚这块要合并了就不爽,不知道与民族博物馆及地中海博物馆两块文化相关的研究领域有何反应,或许比我们叫唤得还要响。”


美术报 域外 00009 这是瑞典经济环境所迫 2016-11-12 12976637 2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