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猎手:爱德华·霍普
■林慧萍
上世纪30年代是美国现代艺术发展的特殊时期,在经济和社会政治剧烈动荡的同时,美国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抽象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竞争局面。马斯登·哈特利(Marsden Hartley)、乔治亚·奥基夫(Georgia O'Keeffe)、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 )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就在这一时期诞生。当时,画家们一方面通过画笔展现美国社会的真实图景,另一方面, 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变革现有的民族艺术,构建新的民族身份。
“什么是美国的艺术”这个问题困扰着当时的美国艺术家,促使他们开始用个人独特的视角重新思考现代主义的内涵。正在巴黎的橘园美术馆展出的“30年代美国经典绘画作品展”由橘园美术馆与芝加哥美术学院共同举办,是继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之后的一次巡展,展出超过50幅美国30年代的经典油画作品,呈现大萧条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绘画艺术。展览将至2017年1月30日。本期域外栏目介绍的是与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 ,1889-1975)这类画家急于表现与美国光辉的形象不同的爱德华·霍普忧伤、自省的艺术创作,管窥当时美国在经济、政治和美学方面的巨大改变,以及这些变化所引发的对现实主义的再思考。
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1882–1967),他以描绘美国当代寂寥的都市生活为特色。在1906年和1910年间,三次的欧洲旅游之后,他远离当时欧洲瞬息万变的绘画潮流,以及活跃在美国的抽象主义,一生致力于美国本土绘画特色的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