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专版·画家

  怡翔要办个展了,这真是个喜讯。弹指一挥间,他从毕业到今年已有31个年头。今天办这个展览,也是从艺30多年的一次汇报,可喜可贺!怡翔由一个电线杆体形发福为现在的企鹅形态,我想一定是丰富的营养与时间起了作用,而他的绘画,也经历着类似的变化。2002年我给他第一本画册写的前言,主要注重对笔墨淡雅多变、生活真实亲切、审美清爽悦目等方面进行了评论,肯定其在“技”的层面上的敏感与表现。他的素材多来自生动的现实生活,技法运用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散笔淡墨之法,恰当地反映出他眼中的美好世界。更有价值的是他已有关注西部自然风貌的苗头,拓宽了花鸟画题材的表现视角,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宽的基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证明三十年是一个大轮回。若以30年为一个阶段,那么怡翔前25年多是在学习与借鉴、积累与提炼、思考与判断中不停地探索与推进着。例如第十届美展优秀奖作品《密处也寻香》,将一个中景内容表现在花鸟创作中,又以写意笔墨表现出独特的发现,将花鸟画的视角拓宽了;第十一届美展入选作品《玉树银花》以寓意手法将古树红梅描写为泼洒万千的火花,以写恭贺之意;第十二届美展提名奖作品《深谷生生》,有了表达内心感受的转变,他将自己放在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评判其价值,开始关注时代、艺术、自我三重关系的相互意义,这是他艺术观念趋向成熟的关键节点。又如,丈二作品《征途》呈现出了清新少见的构图和意境,以极简的语言,准确表现出了冰原上企鹅群的存在状态,既无畏又暖心;八尺作品《晴空》以仰望角度,将成片飞鸟固定构成在画面的重要部分,最后用一抹群山,立即使飞鸟有了升腾之感;尺幅作品《雕》,以拟人手法,将一个传统题材表现得更有新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几次继续再教育的学习实践,他从感性状态逐渐进入到了理性思考,并能举一反三地将各方学识消化在理解后的艺术探索中。在画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的自问中,有了系统性研究,开始以“本源主体”“中外相生”的认识观和“形意互为”“一人一品”的意象观,“精神代言”的意境观进行系统的理论思考,使得他的实践逐步“技近于道”。怡翔绘画面貌的变化,来自他多年的实践和博采众长、善于思索,渐渐透析艺术的本质价值。更多的阅历、学识、观念,立体的、多元的影响,都会为他的艺术积淀增砖添瓦。怡翔在不断进步,还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有更大的期待!


美术报 专版·画家 00027 2016-12-31 美术报2016-12-3100017 2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