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3版:专版·展事

劳动的歌者

  在中外美术史上都有以现实的劳动者为表现对象加以赞美歌颂的画家,西方的库尔贝、米勒,中国当代成功的画家黄胄、刘文西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他们都是“从神到人”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歌颂者和艺术表现的践行者,把普普通通的一般劳动者作为表现题材和对象,以平视甚或仰视的角度观察这些人和事,这既是西方16世纪以后、新中国以来的一种画风,更是一种时代潮流,表现生活、表现人民,产生了不少好的作品和优秀艺术家。刘永杰先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创作而成为一个既有现实主义情怀又有形式美感的突出的中国现代画家。

  永杰先生为人淳厚谦和,又不失长安人的倔强和坚持。他的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劳动、劳动人或劳作小憩的场景,基本范围以陕西关中为核心,涉及西北西南的各族人民,以及对丝绸之路的表现。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情感,他的热爱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他所生所长、学习生活的这片古老的土地,他熟悉他们、了解他们、热爱他们。因为他这辈子离不开他们,表现这些人和事是他的一种自然的行为,更是一种自觉行为。几十年来,他在教学之余,不断地以表现生活又极富形式美感的众多好作品,向社会和画界展示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形式感超常的敏感,以及天才的处理画面的能力,更是以主力创作大型壁画《丝路风情》获得七届全国美展的最高奖项,但他并未停步在这一荣誉带来的名利平台,而是更加努力地向艺术表现的深层、向生活的深处掘进——逐渐进入人本、人情、人性的核心。近几年的作品,少了甜味,多了苦涩,《装卸工》《背谷者》《大山里的孩子》《拾废品的老人》这些日常随时可见的普通人的情景表现出他对他们的一种深切的悲悯和关切;农民、工人的肖像集中的半身或头部的刻画,平静或抑郁的表情透出生计的艰辛、无奈或偶尔的满足,这种满足是暂时的。普通人的路很长,很不容易,倒在劳作现场麻袋堆里的老人头部——入木三分地挖掘出这种刻骨铭心的同情;妇女和孩子的平静自然则显现一种生命和希望阳光照耀的生机,既和老人、男人艰苦劳作形成一种对比,也使他的表现形成一种互补,生活在他的画中就是这样,平常底层人的生活,悲观、喜乐在他的画中流淌着、显现着,未必是一种策划,都实实在在地深藏着。

  永杰先生的画既没有夸张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小知识分子的无病呻吟,但却像他的人和我们人类的正常生活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天长地久的生命力,越和他相处,由于信任,由于了解了他的画的悠长情怀,会使读者越读越深、越看越信服。他的画里有自己的经历,有自己的悲伤和喜怒哀乐,有自己劳动奋斗的满足和回味。

  永杰先生的画造型功底扎实,不但写生能力超群,由于早年的连环画经历,默写的功夫更是了得。无论小品抑或长卷,在他手中就像农民犁地,只要动手,便有成果。他中西技法兼容,线描水墨画法齐备,再写实也不失形式美,再概括也都丰富耐看,形成平淡中见庄严、单纯中见丰满的鲜明的个人风格。任何一个展览,只要看一眼就会发现他的作品,有明显的辨识度,每每看到他的作品,我都受到启发而反省自己和当代画界,他是一位悟性、自觉超凡的真诚对待艺术的、有着深刻悲悯情怀的劳动的歌者,作品的平民意识和平常心态是当下浮躁社会最需要的珍贵的品质。

  老师要做画展,我亦有感而发,以示祝贺,以示学习,是为序。

  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2016年11月10日于北京荷园


美术报 专版·展事 00033 劳动的歌者 2016-12-31 美术报2016-12-3100015 2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