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修养是当代
画家的
短板
文/刘祥亮(青州)
文/刘祥亮(青州)
中国画讲究格调、气韵、意境、含蓄、空灵……而较高的文化修养,特别是文学修养,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国画的有力支撑。
看一些画家的艺术简介,短短的几百字里会出现多处错误,有不通顺的句子,也有错别字;标点符号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惨不忍睹”。再看看画家的作品题款,几乎千篇一律,缺少新意,画牡丹的都是“花开富贵”,画紫藤的都是“紫气东来”,画葡萄的多题“岁岁平安”,画鱼的不外乎“年年有余”……还有一些山水画家,不是题款缺少诗意,就是缺少题款;因为想不出好的画名,就干脆不题款了。要求画家自己创作一首诗题在画上,则更是奢望。画家参加一些活动,现场书写有时会出现错别字,闹出一些笑话。更有甚者,一些画作题款中也会出现别字。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这幅画就如同废纸了,不管画家是费了多少心血创作的。
要想成为好的国画家,必须有很高的个人学养。画家们重技法轻修养的结果,还会造成国画构思立意上的平浅。像《深山藏古寺》、《蛙声十里出山泉》等构思巧妙、立意深远的作品很难看到了。笔墨修养归根到底在于画家知识和人格的修养,也就是画家感情和心灵的深度。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画家们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结果。追求名利本无可厚非,但凡事皆有度,过分追求就像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现在的画家,也重视“画外”的功夫,但不是提高自己的学养,而是频频炒作自己。看画家的艺术简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头衔”特别多,但明眼人一看就会明白,这些职务都不是什么正规组织聘任的,是些“假、大、空”。一些画家画了几年画,就把自己包装成著名画家;画了十几年的,则把自己包装成艺术大师。画家们印的作品集上,往往弄上一些自己和书画名家的合影,借名家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但这些合影能说明什么呢!更有甚者,利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作品价格炒得比古代的大师都高。而他们的艺术修养,却与古代的大师相差十万八千里。
许多画家太浮躁,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而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需要画家们持之以恒地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即使投入毕生的精力,也未必能抵达较高的境界。现在所谓的一些“画家”,只能算是画匠,只能复制别人的作品而自己没有能力创作。他们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艺术,而是为了攫取名与利。
今天,绘画由古代士人、文人涉足的领域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社会的进步。而且,与古代的大画家如唐寅、徐渭、戴进、郑燮等老来穷困潦倒相比,现在的画家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画家们应当静下心来,广收博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
(作者单位:青州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