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聚焦

何以治木刻

  木刻还能有所作为吗?大有可为!

  以往大展版画作为边缘化艺术语言,极少引起重视,其商业价值也较局限。“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17件版画参选作品全部入围,技法与文化涵养可见一斑。木刻由来已久,沿用至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由文字与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图像印刷即木刻版画。用传统方式来弘扬历史经典再合适不过。

  这是一次诚意满满的展览。艺术家独具慧眼,从自身视角去审视历史,发掘闪光点。河北邯郸学院教授袁庆禄的《史可法殉城》场景惨烈,可歌可泣;浙江邬继德等联合创作的《雕版印刷》层次丰富,向观众娓娓道来;四川美院教授康宁等创作的《周初诸侯大分封》构图新颖;重庆大学教授戚序等创作的《中华营造法式》直接将原版上色展出,气势宏大。

  此次不少作品原版上色,直接展出。但我认为就版画而言,印制这一道工序少了实在可惜,创作者在控制油墨厚薄、印制手劲轻重,分几层几色印制皆影响最终效果,包括印制时木纹或其他偶发性因素,都将增加作品可读性。

  我以为木刻最有力量,大尺寸成就大格局,大黑白展现大气度,大色块铺陈大史诗。数幅版画中,我斗胆解读西南大学戴政生创作的《孝治天下》。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之一,源远流长,自尧舜已有。《尚书·尧典》记载舜孝感动天的典故。《孝经》是一部以孝文化为中心,发挥儒家伦理思想的大成者。孝在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而今却不复当年。创作选用孝经中《孝感动天》、《缇萦赎父》、《卖身葬父》、《行佣供母》四个典故和《举孝廉》场景来体现何以孝治天下,恢复古风,鞭挞世人。

  《孝感动天》精炼表现尧、舜、娥皇、女英四人。人物皆以重色为主,舜头戴斗笠,腰系带,衣着朴实厚重。尧头戴皇冠,服饰纹样精美,腰着环佩。娥皇女英发式精美,面容姣好,衣纹、飘带极为流畅。相互搀扶,恭亲友爱,女英面带羞涩之意,在有限的尺寸中穿插厉山耕种小鸟锄草、大象耕地的典故。

  《缇萦赎父》人物众多。构图以淳于意与缇萦为中心,缇萦喜极而泣,心疼父亲受苦多时。少女面容,手部为浅色;父亲颠沛流离,面部、手用角刀,多刀痕,颜色略重于女儿。押解淳于意的两名武将,一面向一背对画面,手持长矛,身着铠甲,层层叠叠,腰环佩剑,八字站立,好不威武。画面上部宣布赦免淳于意的文官、公差等刻画与武士相异,前面六人刻画精细,分两组,三人一组站立,一人手持皇榜,颁布天子令,其余人等双手合十,以示恭敬。后面值守士兵弱化处理。

  《卖身葬父》董永打柴归来,惊叹于织女手艺,与其一同展开一匹已织好的锦缎。织女此时为凡人,装束朴素,头发简单挽髻,衣着朴实,但飘逸之感跃然纸上。董永身着素衣,头戴头巾,腰间挽一大髻,脚蹬草鞋。两人手牵一匹用角刀“织”的华丽锦缎,做工精美,如流水飘逸。

  《行佣供母》中江革以深色为主,母亲颜色较浅,以示区分。母子两人衣着简陋,后面劫持又放走他还教他躲避贼兵的“义士”草莽之气跃然纸上。画面构图层次较多,水患四处,房屋被践踏表示此时天下大乱,贼乱横行。

  《举孝廉》人物众多,底端描绘人们对江革赞不绝口,纷纷推崇他,举荐他。画面生动有趣,有打闹的孩提,有怀抱孩儿的妇女,有杵着拐杖的耄耋老人,有耕地的农人等,中间用象征皇权的鼎分隔,中心一文官站立宣读圣旨,此时江革服饰不再寒酸,跪地受封,中部两旁分别列两路纵队站立手持圣旨的文官,远处是正在向汉明帝行礼的大臣,站中间头戴皇冠,服饰华贵,器宇轩昂的无疑是汉明帝本人。最远处左右各一汉阙,中间为汉宫,左右各延伸一道宫墙,以黑色为主,大气、简约,也框住这幅画的雄浑之气。

  整幅画借鉴中国古代汉砖构图,把画面划分五大块,四组图加一个大场景。用色以重色为主,宫阙,宫墙,画面五个构图之间的框架直接运用黑色,不过多修饰,凸显汉代简约洪浑,厚重沧桑之感。人物面部处理精致,人物各自具有特色,君王要有帝王之气,美女即当柔弱羞涩,董永、江革服饰简陋却带有粗布麻衣的大气,贼兵莽撞,孩童活泼欢闹等,所处阶层的衣着鞋帽饰物环配皆符合身份。画面多流云纹,几组图都有流云穿插,很有看头。

  为本次展览,艺术家五年磨一剑。几年来,我在戴先生身侧,真真看到他为此消得人憔悴。一次与他下午约好去参加学术研讨会,中午我到工作室,往常此时他都在画稿,唯独这天十分安静,我推门进去,他平躺在沙发上,一言不发,过了十几分钟才缓缓坐起,轻飘飘地说,“昨晚感冒没重视,画稿时间长了点,刚刚心脏不适,吃过药应该也没事了,走吧,别人还等着。”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博物馆等十多个博物馆都留下他风尘仆仆的脚印。从江苏回来已是深夜,我隔天到访,工作室贴着满满一墙的衣纹饰物画稿。他眉头深锁,自言自语,“衣纹对了,头花还是不对,现在的东西还是假得很!”

  又一次远归,他一边给我播放从各博物馆收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一边兴冲冲地说,“这次山东之行很有收获,到了孔庙,诶呀,太激动了,一步没站稳,一下子头就磕在前面一块断碑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每一次造访都发现稿子变了,稿子又变了。五年,铁打的戴先生,流水的学生。工作室来来去去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全国专家评委到工作室,看到一个身着汉服,头扎粗布的老头儿在迎接他们。

  文化断代严重,图片资料难找。中原大地的追寻,风餐露宿的奔波,历史场景的想象,九稿草图的颠覆,不确定因素的限制。创作中有徘徊、痛苦、纠结、狂喜、不可言状,太多状况需要一一突破。逆水行舟,已无可退。几年血泪,可惜没有一个旁观者来关注记录。熙熙攘攘的学生来时豪情万丈,次日便不再记挂心上。做学问其实就在身边,能不能看到,想到,做到,认定且坚守。大部分人就缺那么一点,这一点就区分出一个层次和一种可能性。创作要坚持,治木刻要坚守!


美术报 聚焦 00007 何以治木刻 2017-02-18 美术报2017-02-1800019 2 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