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书法

浙江书协篆刻委员会举办年会和印谱展

  本报宁波讯 记者 蔡树农 3月25日下午和晚上,浙江省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2017年工作年会暨“鄞州历代文化名人印谱展”在宁波鄞州区举行。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沈浩、浙江省书协主席团成员蔡毅、浙江省书协顾问吴莹、浙江省书协副秘书长王义骅、浙江篆刻界老前辈周律之、张耕源、余正、鲍复兴以及60多位省书协篆创会成员出席年会和开幕式,沈浩先后作了两次讲话,高度肯定省书协篆创会的辛勤工作和出色业绩,对鄞州区对篆刻艺术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赞赏。毫无疑问,蔡毅作为浙江省书协篆创会主任领衔编辑的“鄞州历代文化名人印谱展”、作品集出版成为本次活动的主要看点。

  鄞州历来风雅。这片土地养育了一群大儒,也孕育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艺术,金石书画更是一枝独秀。若说鄞州为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胜地,也是不为过的。尤其在近现代,鄞州出了一批足可影响中国书坛进程的人物,赵叔孺、马衡、沙孟海、吴泽、周野、朱复戡等大家均自这片土地走出。

  当我们遥想那些大师的名字,并惊叹于他们的技艺时,才发觉鄞州与金石篆刻有着悠久的渊源。这渊源首先源于鄞州自己的石头——大松石。在古老的中国,石头一直是我们的传奇。中国古代名著中,《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来自于石头,而另一部名著《红楼梦》干脆又命名为《石头记》,国人对石头有着无法摆脱的情缘。而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赏石、品石、藏石……更是许多文人雅士的追求。一部石头史也是一条中国文化重要的支脉。大松石就是甬城鄞州自己的传奇,它奇妙地进入了甬城的文化脉络。

  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并称四大国石,早已名闻艺林。而产于宁波鄞州东南沿海大嵩地区的大松石在中国篆刻史上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历史沿革、特色、石性到书画界名人首肯,大松石在金石篆刻界都无可替代,为印石之翘楚、遗世之珍品,虽不在四大印石之列,却能以其高雅、清纯、莹润著称,更以“有骨气、性适刀”而深受人们喜爱。

  有了这样的渊源,石头与鄞州似乎早就有了某种奇妙的默契。石头也在等待一个机缘,等待有一日,从历史的角落里跳脱出来,拂去时光之尘,进入人们热切的视野。这样的机缘终于到来。逢国运昌隆之盛世,是为天时;适新鄞州区重新融合建立,是为地利;而鄞州历来人才辈出,而今更是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为人和。鄞州区文联决定出版《鄞州历代文化名人印谱》一书。这是一个庞大而精细的工程,书中精选了100多位鄞州历代文化名人,涉及文学、书画、科学技术、医学等诸多领域,他们都以各自在行业和学术领域的强大影响,参与了我们悠久的中国文化建构。他们的人格和思想,他们的品性和德行都散发着久远的馨香。史浩、汪洙、张孝祥、王应麟、吴文英、张可久、范钦、屠隆、张苍水、万斯同、童第周……这些名字像天空中闪亮的星辰,他们曾经照耀过中国的文化史,也照耀过鄞州这片丰沃的大地以及这片大地上世代生长的人民。将他们的名字刻入石头,用这样一个传统而充满敬意的举动纪念鄞州的文化名人,更用这样一个富有涵义的姿态呼唤一种尚文崇德、经世致用、兼济天下的文化品格。在新鄞州的发展中,为“敢为、求实、争先”的鄞州精神注入更加丰厚的内涵。由此看来,《鄞州历代文化名人印谱》是一部精神意义深远的书。

  它同样是一部篆刻艺术的经典作品。为了体现印谱的艺术性,鄞州文联与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联袂特邀高式熊、祝遂之、张耕源、余正、孙慰祖等省内外西泠篆刻名家,省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及本地篆刻家参与创作《鄞州历代文化名人印谱》。这是一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篆刻艺术展示。篆刻家的作品或雄浑豪放,大气磅礴;或娟秀细腻,温婉如玉;或寄情天地,意蕴深远……一方石头,一种印信,一百方印,一百个浑然天成的方圆,它们各自成为体统,又合而为一个天地。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石头和古老技艺的对话,是石头和文化的拥抱,是石头和人心的交谈。

  《鄞州历代文化名人印谱》的创作和出版,是鄞州书法篆刻艺术领域收获的又一个重大成果。


美术报 书法 00020 浙江书协篆刻委员会举办年会和印谱展 2017-04-01 13026953 2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