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3版:专版·艺事

文章导航

中国缘

  弗莱德·马丁(Fred Martin)在中国美院于今年6月17日的展览开幕前三天刚过了90寿辰。在我们叙谈时,他告诉我在三周以前才开始使用手杖,而且很难预测他逐月变化的身体状况……可是从他的午餐不避甜食;在国际航线上能长途旅行;在美、加两地自驾外出,显见马丁体质不弱。由于夫人居住在蒙特利安,有家用游泳池,所以他以加拿大为主要居住地,必要时回美国旧金山处理公务、会客。

  1986年,我结束了伯克利加大的基金会资助,去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注)任教时,他才59岁,年富力壮,任学术院长。马丁自小对中国的东方文化极感兴趣,一心向往神秘的中国,因此我们就很自然地促成了中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计划, 之后肖峰院长及郑胜天老师先后访美时就具体落实和开启了最早的中美艺术教学的交流项目。在双方努力下持续了七、八年时间。当时中国学生的经费难题无解,只能安排老师作访问学者参与交换。潘公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以此机会访美两年,在旧金山艺术学院获得荣誉博士称号。马丁院长一直亲自率领学生来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体验东方美学理论和实践中国艺术的难得机会,此外他还访问了不少中国文化名城。因此,每年浙江美院的暑假都会迎来一批美国客人。期间他个人在杭州及上海办了三个展览,之后又在北京等地举办了四次展览。这次捐赠于中国美院作为永久收藏的作品36件。他在少年时就来过中国,以后又陆续来中国参观访问逾19次。旅途中用图文写作有关中国笔记五本;在美国的艺术报刊专栏介绍东方文化及中国绘画的文章无数。他的作品被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馆;惠特尼美国艺术馆;旧金山现代艺术馆等。他是二十世纪60年代在美国崛起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代艺术家。

  马丁是一位深谙天理人道的学者,他十分重视精神因素在艺术创作中多层次阐释。他对哲学研究从未间断过,而且更热爱中国的老子,孔子的经典著作,往往将心得体会溶于系列作品之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他具有包容性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度,迸发出满怀激情的表现欲望。这一切皆受之于中国哲理赋予他的灵感,在其序言的最后写道:“我们用既有之物;去创造所能之物;去诉说须言之语。”

  当我们一起坐车穿过钱江对岸的滨江,参访30余位进驻白一美术馆的艺术家,同时参观了白一教授的精彩瓷艺,使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傍晚送他回酒店时,他坐在车子后座,却还是很有规律地将安全带系牢,完全遵循秩序和共同规则。在滨江的路上他很好奇地看着一排排新型的建筑沿着大路两边延伸,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日新月异变化,感慨万千。他只是提了一个问题,那么原住民和农民又去哪里呢?临别时,我深为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在我生命旅途中,得到了极其有益的潜移默化的教导,为之感恩。最后就以他的达观语言结束本文。“人生经验凝练,昭示现在与未来”。

  2017.07

  (注: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成立于1871年)


美术报 专版·艺事 00033 中国缘 2017-07-22 美术报2017-07-2200015 2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