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还原历史的真实到
表现真实的历史
■何红舟
我画的第一幅大型历史画是《启航》,由我和黄发祥老师共同创作完成的。
创作准备阶段,我去了嘉兴南湖,租船在湖上游了两圈,拍了些照片,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下当时的历史事件发生地,期望找寻灵感。回来以后,参照历史资料和自己的思考,反反复复,画了很多的草图,包括每个人物的站位和动作。按照历史画创作艺委会的建议,我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来展现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等12位一大代表(一大代表共13位,陈公博未参加嘉兴南湖的会议)正在登上南湖的舫船。
在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中,毛泽东处于画面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这种安排和描绘使他成为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从历史事实上讲,参加一大会议的毛泽东,还是一位年轻的地方代表,但我们今天来创作这样一件历史画作品,还需要考虑到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党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形象应该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面,这也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尊重。当然,不能太过头,把毛泽东塑造为一大会议的主导者,所以,我们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动了一些脑筋,比如,毛泽东和董必武尽管处于画面的中心,但在处理上,毛泽东身上穿的衣服颜色稍暗一些,我们没有将他放在船头,确保了矗立在船头的一大会议的几位中心人物依然显而易见。“两个中心”最终统一在代表们“匆匆上船”这一动态中了。
历史画创作一方面要尊重历史,另一方面,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我们要体现出作品的艺术性,展现出油画艺术语言独有的魅力,和作为创作者自己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态度。
从完成后的效果来看,这样的处理基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这个目的实际上也是我们创作的一个指导思想,在整个创作过程里,从构思、构图到人物的安排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无不以其为原则,即:将还原历史事实与人们的“普遍记忆”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画面中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
在最初的构思阶段,我把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画成游客的状态,总想以还原历史真实的方法予以表现,却始终达不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因为历史画不是老照片,历史画创作所凝聚成的瞬间应具有明确的主题内涵。尤其是表现“一大”这样的题材,缺少历史性的眼光与浪漫主义的诗性表现,无法体现“中共一大”会议具有的开天辟地“真实的历史”含义。这张画的画稿历经数十次的调整,才在主题把握与人物塑造、意境营造上实现了融汇贯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创作过程中,我也邀请了很多中国美院的老师来提出建议,在交稿前最后两周,还特意对天空进行了厚涂处理,显得更加凝重一点。一开始,我的构思方案中,打算画的是12位代表开完会下船的场景,后来许江院长给我提出建议,既然作品叫《启航》,应该表现上船开会的场景更好,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最终就这么画了。
我们现在画历史画,要完全还原历史是非常难的,既没有那时生活的经历,也没有那么多资料作为依据,但尊重历史是我们的创作态度。每个时期的画家创作历史画的理解也都不太一样,比如我们和上世纪60、70年代的画家相比,因为受到的教育不一样,艺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在画面的艺术表现上肯定是各有特点。一些历史细节的展现,一定是要通过绘画语言在画面上表达出来的。我觉得在创作《启航》期间,中国美院各个历史画创作团队之间互相观摩是非常重要的,互相启发灵感。
这张画之后,我也参加了去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华文明史诗美术大展》,以岳飞为主人公,和黄发祥、尹骅一起创作了油画作品《满江红》。组委会非常重视历史的准确性,请了很多史学家给我们把关,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画家和历史学家之家也会有一些分歧。历史学家是十分拘泥于历史真实,而我们画家在大体符合历史前提下,还要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氛围。还原历史的真实和表现真实的历史是不一样的,画家在创作历史画的过程中肯定是要兼顾艺术性。这次创作中,对岳飞形象的塑造也是历尽波折。真实的岳飞形象现在已无法考证,现存的各个时代的岳飞形象大多经过了后世的艺术处理与加工。距离岳飞在世最近的图像,相传为南宋画家刘松年所作《中兴四将图》中的岳飞画像。在这幅画中,岳飞被描绘成中等身材,团脸无须,左右眼大小不等的形象。这与我们现在从连环画以及现代壁画中所见到的神勇高大的岳飞形象相去甚远,也不是我们从阅读小说时所赋予的那样英武。而来自明代人摹绘传世的《南薰殿帝王名臣图像》中的岳飞形象则不同,不仅有胡须,神态也英武神勇,这个岳飞的形象影响更为广泛,成为后世描绘岳飞所遵循的范图。两个几乎是截然不同的岳飞形象,我们该如何表现岳飞?《中兴四将图》中的岳飞形象迥异于老百姓的记忆,但在一些专家眼中却是朴实可信的,能否成为表现岳飞形象的一种突破口?我们在创作中不断尝试,但总不能令人满意。主要的问题就是艺术表现力始终达不到理想状态,《中兴四将图》中所谓更加真实的岳飞,放在画面上总显缺少分量,无法相称于其元帅地位。或许《中兴四将图》中的岳飞形象更接近历史真实,但无论从画面的效果,还是从人物形象的思想深度来看,都无法让人认定这是一个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我们最终还是从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入手,把岳飞塑造成“壮怀激烈”的英武身姿,并按照明代人所绘的岳飞添加了一些胡须,让岳飞的形象更具有分量。从“还原历史真实”走向艺术表现、走向对“真实的历史”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