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微言
王玉珏个案不一般
最近,王玉珏将60件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工笔人物与写意花鸟作品捐赠给广东美术馆,并择其中的40件举办了个展。这是在当下非常平静的一个展览,是无数展览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展览,没有动用媒体,也没有请理论家,更没有请各级领导,她只是请了同学和健在的老师来看看。她用艺术的方式来谈家常,做80年来的人生总结。
王玉珏的高洁
她是一个没有官气、没有金钱气、没有江湖气的画家;她真正是出淤泥而不染。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存真与绘心,以《山村医生》(1963年)、《农场新兵》(1964年)、《卖花姑娘》(1984年)等代表作,确立了她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更是广东美术百年中不可多得的外省籍的著名女画家。王玉珏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院,她是该院教育成就的标杆。
王玉珏的存真与绘心
王玉珏不缺政治地位和官阶头衔,她的存真是特立独行。“真”是当代画家中最难的一个字,所谓的“不能免俗”成为业内的常态。既然是“不能免俗”也就成了很多画家俗字当头的病根,也就有了各种方式的炒作,而且自命不凡。王玉珏的可贵之处是她传承了老师辈的传统,以人品来确立画品。只有存真,才能绘心。没有真,就没有心。
王玉珏的历史感
王玉珏身处艺术市场比较发达的广东,作为著名画家却保留了自己各个时期的许多作品,令人钦佩。她为自己建立了能够阐述其艺术发展的资料库,它们如果要卖也早就卖了。实际上艺术家的历史感是自己建立的,这需要自信和前瞻。在当代画坛,她虽然不富有,但不缺钱;而很多画家很富有,却是非常缺钱。她的捐赠是无私的高尚。
应该是多角度看广东美术百年
在广东美术百年的发展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个案,其中艺术教育奠立的基础以及通过教育的推动,也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研究广东美术百年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而有着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正是广东美术百年的精彩。无疑,在一个高峰林立的高原上,常常会有主峰遮挡后面的高峰,而被遮住的往往也很重要。
阶段性与关联性
广东美术百年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很重要,有相互的关联,有独立的意义。如果仅仅着眼于“二高一陈”“岭南画派”,或者仅有关山月、黎雄才,那都难以构成完整的广东百年美术史的价值体系。因为,还有50年代的杨之光、60年代的王玉珏,还有70年代的林墉;还有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和汤小铭的《永不休战》等。
代有高峰与人才
上世纪70年代的广东美术创作群体,是继岭南画派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全面开花,哪怕是宣传画都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它的意义正好像岭南画派在它的时代一样,一批画家在时代的可能性中以自己的智慧将艺术语言发挥到时代的极致。可以说,文革之后的形式美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文革时期广东美术的实践以及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