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美育

触摸·体悟

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和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至课外、校外、甚至国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博物馆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及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指出对校外课程的创造性及经常性的利用是确保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营造了延续、扩展和深化学生能力的环境,笔者在走访日本、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博物馆时发现,他们有关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994年,美国公布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为了确保学生接受的艺术学习不仅仅是‘接触’的水平,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便成为重要的因素。……个体职业艺术家、美术馆、博物馆……等等,可以为学生提供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1998年,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图画工作编》(1998年公布,2002年实施)“第3指导计划的作成与各年级内容的处理”中,指出:“各年级的‘B鉴赏’的指导,与儿童、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利用地域的美术馆等。”“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示作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能够鉴赏作品。”《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美术编》“第3指导计划的作成与各年级内容的处理”中,指出;“以日本、外国的儿童少年的作品,亚洲的文化遗产作为各年级的‘B鉴赏’的题材,与此同时,积极活用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化财产。”“为了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鉴赏,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示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活用学校图书馆内的鉴赏用图书、影像资料等。”假借国外的优秀经验,立足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利用博物馆资源丰富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打破内容的界限,将博物馆资源融进高中美术课堂,让学生在对艺术作品的视觉触摸中感受、发现,并建立自我的体悟情感,完善自我的审美观。

  在高中的美术教学中,图片资料成了《美术鉴赏》模块重要的教学资源,虽然在教材的编写体系中精选了美术作品图片,但有些资源与学生的视觉感受具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将博物馆资源引入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关注艺术的思维,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礼仪与教化》一课时,将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文物商周青铜器——鼎和编钟的大量真实图片和视频引入课堂,大大地改变了学生探究感悟的情趣和视角。同时,我带领一部分学生进入博物馆现场对着实物临摹大量的佛像图片,将这些作品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受到学生的热捧,视珍品般地欣赏和品鉴。学生欣赏了我临摹的佛像长卷后感叹地说:“看了老师的作品,竟然发现线条中还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又是如此地接近生活,我感觉我们平时的烦恼都是无谓的,原来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可以这样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

  现有课程资源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不能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教师通过主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自然地走进博物馆,学生通过对跨越美术学科的主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针对主题认识美术的特征与发展规律,了解主题美术与文化、社会、生活的关系。在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时,我大胆尝试,让学生真正走进博物馆,从对身边的艺术品的欣赏中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就我们本土的资源来看,嘉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颇丰,如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就发现在这里。通过对出土文物的欣赏,学生更加明确美是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的,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以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审视艺术。


美术报 美育 00013 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2017-08-05 美术报2017-08-0500023 2 2017年08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