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砚边

三合,诗意的栖居

  三合古村,因三脉发源于北湖区、桂阳县交界群峰、丘壑的溪水,晃晃悠悠,汇合于村前成一条河,乡民取名西河。几百年前,从山西迁徙而来的王氏宗族首领,率领宗族兄弟姐妹若干,在此临河选址,垒石筑村,历经数代繁衍,成为几百户大村庄。走进古村巷子,建于明清年间的木结构青砖黛瓦屋,依稀可辨别出湘南民居的本源风骨和特质,经过不断修茸后,历史和时间渐渐模糊,原本可以想象的空间正被擦除。

  建筑是时间和历史的符号,不管现代技术是多么先进和高明,时间既不能还原,历史也不能修复。

  古戏台,是三合村民保存尚好的古建筑艺术又一闪亮的看点。戏台,在古村落之内,重檐挑角,台面深广,台座为青条石叠筑。围台石雕满奇花异草,两前角柱石雕刻变形的大象和麒麟头颅,上面横围石条,嵌有一对石狮滚绣球,给人一种古朴而心怡的感觉。古戏台虽不壮观,然而它是三合乡民的精神寄托,也成为几百年来举办民俗活动的场所。每逢春节或哪家乡民有红白喜事,都要请当地或邻近的戏调班子,来唱古戏或对子调。如果你身临其境,就会沉浸于一个生机勃勃、经天纬地、运动不息的艺术形象中。

  你只要站在这古戏台徜佯片刻,便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厚重幽远的张力。不得不让你体会到,历史文化是一种智慧、美感,是留存文明的记忆,是一种鼓励三合乡民的力量。于是,觉得三合人的含蓄与优雅都是让戏台浸润的。你想,戏台的精美书法,哲理楹联,完美雕刻,哪一样不怡情悦目呢?

  三合古村乡民引以为豪,是他们祖辈呵护的横跨西河两岸的古廊桥,乡民俗称“风雨桥”。桥两头有青石条砌成的几级台阶,桥上的木梁,支撑着成鱼鳞般铺盖的青瓦,即使沉重地压迫,也不弯腰屈服。木柱上油漆斑剥脱落,风雨侵蚀,虫镂蚁咬,瘢痕印依然可辨。夏日炎炎,乡民如果在廊桥上摆上竹椅、木桌、瓷杯,品味香茗;或几人围坐木凳方桌,下盘棋,玩纸牌,习习河风吹拂,玩的乐趣和夏的清凉沁人心扉,不妨是乡民们赏心悦目的快事。

  古廊桥两侧,四五棵古柏,仰天耸立,在夏日的照射下,透出远古沧桑后的安祥与淡定。笔直的树干,清烁的枝叶吮吸着阳光,爽爽朗朗,透着灵性的生机。相隔几十米远的一棵枫香,不知是由于雷击还是自然风化,粗壮的树身只剩下光秃秃树杈,与相邻的银杏、紫弹朴、枫扬、女贞等依然苍翠的古树名木的树龄相比,恐怕是大巫见小巫了。

  尽管西河沿岸的古树群,具有了兰心蕙质,金生玉应的禀赋,然而更吸人眼球的是三合古村的荟萃人文资源和故事:宣统年间的王名清,曾经担任了兵部侍郎,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的总参谋长。清光绪年间,王兰,字开澜,号香祖,跨清光绪、民国纪年,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年,是《郴州地志》人物篇唯一以画立传的重要人物。他油画、水彩、山水、花鸟皆通,尤以画蝴蝶闻名于现代,代表作有《百蝶图》。现流传于世的仅有《香祖画册》第一集和《兰君画册》第三册。而在三合古村,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是王兰为蒋介石画的标准肖像画,因蒋介石特别喜爱这幅形神兼具的个人画,特别赐予王兰特权,不管多大的高官来拜访王兰,王兰可对高官来村不接,去村不送。听了乡民的叙述,我尤其想欣赏王兰创作的瀚墨风雅原作,乡民难圆我心愿,却引我观赏拓印在村里墙上的两幅山水条屏《春山如笑》:远景浮云飘曳,山峦叠嶂;中景瀑布飞泻,苍苔缀崖;近景古树参天,伸过江心,绿树掩映下的草屋,乡民盘腿而坐。廖廖几笔把一江春水的三两人家写得如痴如醉。绿送春风春色,岗后青色如黛,是无尽江天廖廓。草屋前巨石群架向江心的廊桥,矗立着一座凉亭,江中一船夫倾力划浆,乌蓬船坐着乡民,从江心逆水势划向彼岸。不经意间,写尽了水涨汛落,泥沼石岸的千古柔情。我不由得感叹,王兰画山水,是用笔去“构筑”,为自己或众生构筑一个安顿灵魂的理想栖居地。


美术报 砚边 00019 三合,诗意的栖居 2017-08-19 4809886 2 2017年08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