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评论

中国美院的“历程”

  美术报:1973年春,您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母校任教,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的史论力量是怎样的?

  俞守仁:浙江美院的美术史论力量也相当强,研究中国美术史的王伯敏教授,与央美金维诺先生南北呼应。另一位年长的史岩教授,在中国雕塑史、民间美术等方面研究深入,据金维诺先生回忆,还是他走上美术史道路的启蒙老师。

  1973年我从中央美院进了浙江美院理论教研室,当时我31岁,在理论教研室是年龄最小的,当时有史岩、卢鸿基、王伯敏、朱伯雄、钱景长、严摩罕、谭永泰,后来杨成寅、林文霞调回美院担任学报负责人,后面又有欧阳英、潘耀昌、章利国、樊小明、任道斌、洪再新、毛建波等人。学校分配我教中国美术史,史岩是雕塑史、王伯敏是绘画史,那会儿一周有两节全院的中国美术史课,我和王伯敏先生两人分着上。王伯敏老师后来组织我们写的第一部著作是《132名中国画画家》,后来他又主编《中国美术通史》我也参与写了。当时理论教研室是包括文化课的,外语、文学都在一块,后来慢慢分出去了,文化课成立了基础部教研室。

  朱伯雄老师和我是同一年分配到学校理论教研室工作的,朱老师教的是艺术概论。记得当时我跟他住在美院的小房间里,他非常用功,到晚上都在听电台的“英语900句”来学习英语。他掌握好几门外语,都是慢慢自学的。朱老师很多成果都是出在退休以后,他出了很多的书。他那本《世界美术史》最早的时候我也参加了,写了中国古代美术的一部分。当时北京的中央美院应该说总的力量较强,从早期来讲,有一个美术史系,我们只是一个理论教研室,应该比我们稍微强一点,但是后来王伯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再加上朱老师的《世界美术史》,这两个著作在中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我从事中国美术史教学,从1973年至2003年,整整30年。与其他专业老师不同的是,我除史论系的课外,最多的工作量是全院的“公共课”,听课的几乎包括大部分专业的学生。我上过课的学生,大约有数千人,可以自夸为“桃李满天下”了。


美术报 评论 00012 中国美院的“历程” 2017-10-28 美术报2017-10-2800027 2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