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深耕大地 美美与共

  老代表,新委员。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第16次赴京参会。在连续担任3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许江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来到北京。15年来,“老代表”许江的建议多次聚焦在文化自信、艺术教育等方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让“新委员”许江深受感触。初春的北京,许江与本报记者畅谈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繁荣当代文化、美学美育的现实意义、艺术创作如何服务百姓等话题。

  记者: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文化浙江”建设,您一直是参与者和亲历者。当下,我们该如何推进文化浙江建设?

  许江: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部署,为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设文化浙江,离不开文化创作、文化产业和文化浙军。浙江的文化要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关键是要创作有温度、有力量、有质感的艺术作品。文化创作的沃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大地,没有它,文化创作如无源之水。要搞好文化创作,还要重视培养一批代表浙江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的文化浙军,创造一批好作品,汇聚成奔腾不息的“文化浙江”潮。

  记者:春节期间,文化类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跟《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一样深受观众喜爱。您觉得,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助推当代文化繁荣?

  许江:中国诗词浩若烟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类似文化节目的“火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依然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学的撞击与扎根当下的旅程中筚路蓝缕。如今,春风吹又生,再次展现强盛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要想以良好的品质回馈世界,就必须让它“活”在今天。文化繁荣,最关键是要“顶天立地”,要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天,立中国广阔现实大地。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拓展和提升,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创造文化繁荣发展的高峰。形式上,应加强对视觉文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书画艺术、美术艺术等极具观赏性、感染力的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记者:作为文艺工作者,该如何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文艺作品?

  许江:人民是艺术之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内心非常欣喜。总书记的讲话,道出了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要点——要把人民作为文化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作品的鉴赏家和评论家。

  首先,我们要以更大的文化视野和人文关怀塑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人民形象,表现人民的质朴和家国的情怀;其次,艺术家要真正贴近人民,用作品塑造有血有肉的人民形象而非抽象的符号;第三,文艺事业需抓住人民的根性,扎在土壤中,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和洗礼,创造出关照当下历史的生命形象。

  记者:您觉得美育、美学的价值是什么?

  许江:艺术教育通过技艺的训练达到心智的培养和文化自信的确立,是审美建立及树文化之心的过程。艺术的知识积累、实践服务、精神养成,可以开启心灵,打动人心,感受诗意生活。

  这也是为何要高度重视艺术学院的作用。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要树立“东方学”为思想核心的文化信念。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一批人,通过这些人将凝结“东方美学”的文心发散出去,传播出去,感染他人。

  费孝通先生曾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意思是我们应先发现自身之美,而后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最终达到一致和融合,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美育为我们发现彼此之美,共筑美好理想“牵线搭桥”。

  记者:我们该如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许江:视觉文化是新型文化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视觉语言是绘画,而今天,任何人拿着手机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这是媒体时代视觉创造和传播方式的丰富,也是视觉记忆和视觉感性方式的变迁。

  正因如此,美术类院校更要做出尝试和改变。中国美院早早认识到这点,在本世纪初,就关注到新媒体艺术语言的重要性,建立了新媒体艺术语言研究中心,而后又建立两个关于新媒体语言的教学与创作研究的学院:新媒体学院(现跨媒体学院),传媒动画学院(现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通过跨媒体、新媒体的艺术创造,培育出更新的、更丰富的文化形态。中国美院即将迎来90岁生日,在培育、促进新型文化业态上,将继续发力。


美术报 要闻 0000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深耕大地 美美与共
2018-03-10 美术报2018-03-1000013 2 2018年03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