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写实画和重大主题创作
■韩利诚(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宁波美术馆馆长)
一位当代艺术画家曾纳闷地询问我,为何时至今日,我们还那么钟情于写实画和重大主题创作。到底为什么?我的回答是:中国艺术史的欠债。
任何一个伟大民族都不乏有文字记载历史。正史也罢,野史也罢,可能都不缺,但是像中国一样缺乏图像历史,或者称之为视觉历史文本的国家是罕见的。从历史画的概念出发讨论历史题材绘画的起源,西方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文明。后在文艺复兴时进入鼎盛,19世纪又因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推动达到了巅峰。我国则较晚,虽然有汉代墓画砖及壁画告知天下:大汉已有历史画,后经大唐一朝发展,但很快又被兴起的水墨山水画和花鸟画淹没。直至20世纪,以董希文《开国大典》为代表的历史主题画诞生,我国历史画才真正步入了新的发展期。
由此可观,一部漫长的中国艺术史,缺乏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再现历史场景艺术的鸿图巨作。西方的重大题材包括历史事件、宗教、神话传说,可以说应有尽有,欧美大小美术馆、博物馆都可以罗列出反映历史的不凡艺术作品系列。艺术家和艺术史在一部本国或地区通史中从不缺位,这是文明史的有幸,也是艺术确立社会意义与地位的理由所在。
进入盛世的当下,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各级,大家都以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呼应时代的需求,回应群众的诉求,将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组织大批有杰出才华的艺术家及其相关者,秉持其内心的觉悟与理性,对深厚的中华文明史进行系统艺术解读,产生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样的国家级历史画创作重大事件。各省市在地方历史文明中梳理“重点”,将地方史的图视化推至了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与文化创作的浪尖。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在全国各地展开。宁波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大目标,组织人文学者、宣传文化系统专家、艺术史专家和知名艺术家对7000年宁波史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讨论,推出了首批重大题材。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确立了48个题材,最后由艺术家自行选择35个题材进行为期3年的艰辛创作。创作期间,组委会办公室依据惯例对宁波、珠海、杭州、北京等地的艺术家创作进行了跟进,并作了全程摄像录制,以完备这一历史性行动的文档。
让我们感到敬佩的是像潘鸿海、翁诞宪、陈继武、周补田、韩培生、励国仪等不顾年事已高,深入事件发生现场,追述历史真实,精雕细琢,表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对历史的高度责任心。所有被认定参与创作的都是有着精益求精精神的、有担当的艺术家,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清华美院油画系主任郑艺教授一直抱病坚持创作(作品完成后不久离世)。他们几近无私的奉献,使这项工程具有了超越寻常的品质,让宁波具有了史诗般的艺术巨著。这是本土艺术史的成功构建,也是本土文化与文明史的生动呈现。
宁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虽是首次,但却是一个里程碑,走过的路途闪烁着所有参与者的汗珠。为宁波历史英杰造像,为宁波文明绘写图卷,使最贴近群众的、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回到群众中,这是艺术家的梦至所归。为文字赋予色彩、为历史赋予造型,这是艺术为宁波7000年历史增添的精彩光华。
正如本次创作工程终评委组长、中央美院前院长潘公凯先生在评审总结时所说:“艺术家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劳丰富了宁波的文化史,创造了宁波新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