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与中国造物
■任晓炜(中国美术学院讲师)
图案具有象征的力量,如陈之佛在讲水仙花的图案模样的演变:不遮盖自然的本色,自然的写实基础上支配形式的简单轮廓,水仙花花朵的完美对称、均衡,方向性的运动组成图案,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叶片的围绕,保持着让各种布局的形状在预定的尺寸框架里,并任意安排图案的方向和秩序,使观者在错综复杂的图案中感受到“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的格调。
其纹形和纹形的运动既优雅又有节奏。单纯装饰和象征性装饰,一边是自然的再现,一边是“纯粹”的图形和色彩,单纯的形式安排,两边之间变化出图案纹样。在装饰与象征之间的相互作用下,赋予纹样特别重要的作用。设想的符号都是象征的力量,同时证明象征符号的吸引力。
传统习惯审美与设计功能的相互作用运用在对角线、三角形、圆形中,如同传统服饰中龙纹、带云的纹样重复使用,平衡而又成双成对,内容和形式相互关联,要求突出主题性的图案安排在中部,又与绘画过程中容易移动和旋转的绘画动姿密切配合,其著作《图案ABC》就归纳出许多种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形体。至今没有人可以证明器物造型和图案里包含的技术力量,然而通过粗糙、复杂的大自然的物体,图案的历史从写实绘画简化成几何纹样,遵循礼仪,排列其秩序,加强明晰的效果,特别是几何形的清晰和对称,“具体化”、“生命化”,怎样来定形和确立规律性法则,就是个十分复杂的技术。尚法度、重韵律,格物致知是《图案法ABC》引人入胜的力量。
陈之佛“模样分类”的初衷是,先从自然中观察和记忆,后分类制作,植物的形象思维帮助图案来灵活运用,这是“变化无穷,其用无限”,并推理创造出如何得体的保持造物产品的基本模样:绘画的模样、纹样的模样、绘画和纹样并用的模样。图案的多样性,则从通过几何和数学的方法去扩展图案的技艺范围,增加图案的构成。陈之佛发现纹样能够满足东方人的审美,并希望将植物纹样微妙和灵动的方式变化出生命力和适合东方造物的纹样。
在中西方文化融汇的背景下,他追索传统绘画审美,忠实材料,又以更广泛的视野,将功能、节奏、平衡、韵律,克服造物设计的低俗,铸就了他对国民日常生活的审美趣味的提升力。图案结构产生心理视觉审美,图案纹样化让造物趣味形式活化。配合功能的装饰,各种形式通过自发的审美感官去塑造造型意识。寻找与造型相匹配的纹样,而植物纹样可以自由地在器物上不同的位置方向和层次来整体把握“造型”。制作与匹配、图式和矫正,传统纹样的民族性和外来纹样的视觉冲击力,也让他在图案领域中不断地修改和丰富。
众所周知,简化一个纹样比独自创造一个容易得多。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语境里,关键的问题是中国传统审美中曲线的变化无常和直线的纯洁,如何在国际区域里加强中国自信。追寻纹样风格变化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传统力量去提高国民审美,伟大艺术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审美力量的善变性,在造物造型上更加完善,伴随着音乐的节奏逐步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