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时评

周昌谷绘画的视觉语境

  9月29日下午,“周昌谷诞辰90周年纪念展”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品包括了人物、花卉、山水、书法、素描、速写等门类。观后,令我十分感动。周昌谷一生坎坷,受尽磨难。我相信先生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

  周昌谷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位画家。1954年《两个羊羔》获第5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一举成名。周昌谷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少了一份政治上的躁动,多了一份艺术上的成熟。纵观其一生,他的作品鲜有宏大的场面,甚至少有政治题材。他瞄准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在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并大展拳脚。尤其是其对绘画形式元素的敏感和悟性,成就了他在造型、色彩、构图、笔墨、书法等共同筑起的视觉语境。从而具有鲜明的个人绘画面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散发出迷人的诗意,并与同道人拉开了距离。

  周昌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绘画专业,接受过系统而又严格的西式素描训练。这次展览中有一幅他在生宣纸上用水墨画的人体素描,从中我们看到他在造型能力上所下的基本功。他的速写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但他没有止步于“栩栩如生”上,其造型观在写实的基础上向写意、夸张等富有形式意味的方向发展,是一种更接近于艺术本真的造型方法。

  周昌谷的色彩观,从本源上看是大量吸收了西方印象派以来的各种艺术成果,当然也有中国传统色彩的理念。他讲究色调、冷暖、明度和纯度等对比,尤其是在墨色中混用了大量的粉彩,画面显得明快、透明、强烈。艳丽清新、大雅优美。他画毛竹利用一点明暗和冷暖关系,立体而不失传统趣味。我认为周昌谷的色彩与笔墨融合得非常自然,将人物画色彩当作花鸟一般运用,至今尚无人超越。这次展览中有其数幅小水彩画的风景写生作品,画得十分精彩,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在色彩训练上取得的成就。

  周昌谷的构图诡奇多变,独辟蹊径,大疏大密、大虚大实,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他善于用毛竹、花朵、阔叶等作为前景,而将人物掩映在其中,十分含蓄和耐人寻味、引人入胜。我曾写过一篇专门评价其构图上取得的成就的文章,这里不赘言。

  周昌谷的笔墨,在传统的基础上,用厾笔法,其实是一种扩大的面。他的作品以没骨为主,间以线条,与其色彩的造型方法相呼应,而在墨色中大量与色彩混用,一笔之中充满变化,概括而又不失丰富,视觉上舒畅、优雅、耐看。

  周昌谷的书法,初学黄道周,后学米芾、八大,而从蚯蚓足迹中受到启发形成了“蚯蚓体”。这次展出的几幅巨大幅面的书法作品,中锋用笔,方头线状,间架结构优美,气韵生动。包括他的篆刻,在布局、刀法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很高的格调和造诣,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充分证明他是一位学养全面的艺术家,难怪潘天寿院长评价他是解放后最优秀的学生。

  我认为,以上种种特点建构起了周昌谷绘画的视觉语境,是一个整体,很难拆开。这种语境甜美不失高雅、传统不失现代、艳丽不失沉着,显示出一个江南才子的潇洒情怀和学养功底。他曾说“中国画的创新,中国画笔墨的现代化必须是以民族化作为依据的。就是说要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创新,失去民族化的现代化笔墨不成为中国画,不是创新。失去现代化的民族化,则是古典的民族化,亦非创新。两者相互依据,两者不能缺一,失去这两条标准,创新就没有意义了。”这是他一生实践的总结,也一直这样孜孜以求,当然,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能够活到今天,我想他的艺术之境会营造得更为圆满。


美术报 时评 00005 周昌谷绘画的视觉语境 2019-10-19 美术报2019-10-1900011 2 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